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掺杂的单层MoS2对小分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单层二硫化钼的结构第9-13页
        1.2.1 体相和单层二硫化钼结构第9-11页
        1.2.2 实验制备单层二硫化钼方法第11-13页
            1.2.2.1 剥离法第11-13页
            1.2.2.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第13页
            1.2.2.3 高温硫化法第13页
    1.3 过渡金属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单层二硫化钼表面的催化反应第16-19页
        1.4.1 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第16页
        1.4.2 析氢反应第16-18页
        1.4.3 氧还原反应第18-19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理论计算方法第20-27页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20-26页
        2.1.1 主要近似方法第20-22页
            2.1.1.1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20-21页
            2.1.1.2 Hartree-Fock近似第21-22页
        2.1.2 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第22-23页
            2.1.2.1 Hohenberg-Kohn定理第22页
            2.1.2.2 Kohn-Sham方程第22-23页
        2.1.3 交换关联泛函第23-24页
            2.1.3.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23-24页
            2.1.3.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24页
        2.1.4 DFT-D方法第24-25页
        2.1.5 赝势法第25-26页
    2.2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简介第26-27页
        2.2.1 VASP第26-27页
第三章 过渡金属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27-35页
    3.1 概述第27-28页
    3.2 计算细节与模型第28-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3.3.1 过渡金属(Fe、Co、Ni、Cu、Ag、Au、Rh、Pd、Pt和Ir)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构型优化结果第29-31页
        3.3.2 过渡金属(Fe、Co、Ni、Cu、Ag、Au、Rh、Pd、Pt和Ir)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电子结构第31-33页
            3.3.2.1 Bader电荷分析第31页
            3.3.2.2 态密度分析第31-33页
            3.3.2.3 磁矩分析第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过渡金属掺杂的单层二硫化钼表面吸附小分子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35-56页
    4.1 概述第35-36页
    4.2 计算细节与模型第3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6-54页
        4.3.1 TM-MoS_2表面吸附CO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36-41页
            4.3.1.1 TM-MoS_2表面吸附CO的构型优化结果第36-39页
            4.3.1.2 TM-MoS_2表面吸附CO的电子结构第39-41页
        4.3.2 TM-MoS_2表面吸附NO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41-44页
            4.3.2.1 TM-MoS_2表面吸附NO的构型优化结果第41-43页
            4.3.2.2 TM-MoS_2表面吸附NO的电子结构第43-44页
        4.3.3 TM-MoS_2表面吸附O_2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44-47页
            4.3.3.1 TM-MoS_2表面吸附O_2的构型优化结果第44-46页
            4.3.3.2 TM-MoS_2表面吸附O_2的电子结构第46-47页
        4.3.4 TM-MoS_2表面吸附NO_2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47-50页
            4.3.4.1 TM-MoS_2表面吸附NO_2的构型优化结果第47-49页
            4.3.4.2 TM-MoS_2表面吸附NO_2的电子结构第49-50页
        4.3.5 TM-MoS_2表面吸附NH_3的构型和电子结构第50-53页
            4.3.5.1 TM-MoS_2表面吸附NH_3的构型优化结果第50-52页
            4.3.5.2 TM-MoS_2表面吸附NH_3的电子结构第52-53页
        4.3.6 范德华力修正对TM-MoS_2表面吸附小分子(CO、NO、O_2、NO_2和NH_3)的影响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强酸性离子材料的制备及其酸催化反应性能研究
下一篇:纤维素/碱尿素水溶液的制备与再生及其流动行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