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宋代士人文化--以宋代笔记为视角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7-9页 |
二.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四.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周易》与宋代士人文化概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易学自先秦至宋代的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宋代社会文化概况及其对士人的影响 | 第18-22页 |
一. “宽松”的政治环境 | 第19-20页 |
二. 浓厚的学术氛围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宋代笔记中所见士人与《周易》关系资料概述 | 第22-27页 |
一. 宋代笔记及其学术价值概述 | 第22-23页 |
二. 宋代笔记中涉及《周易》资料概述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宋代士人与易占 | 第27-40页 |
第一节 宋代士人占卜风气的兴盛 | 第27-32页 |
一. 宋代士人占卜风气兴盛的原因 | 第27-30页 |
二. 宋代士人占卜风气兴盛的表现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宋代士人的易占活动 | 第32-36页 |
一. 宋代士人的易占方式与内容 | 第32-35页 |
二. 宋代士人中的易占大师----苏轼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宋代士人对易占的态度 | 第36-40页 |
一. 消遣式的自娱 | 第36-37页 |
二. 科学性的认识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周易》与宋代士人的人生之思 | 第40-57页 |
第一节 立身典范 | 第40-50页 |
一. 谦诚 | 第40-46页 |
二. 慎节 | 第46-50页 |
第二节 处世哲学 | 第50-57页 |
一. 乐天 | 第50-52页 |
二. 择善 | 第52-54页 |
三. 知几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周易》与宋代士人的政治之论 | 第57-72页 |
第一节 宋代士人借《易》谏言 | 第57-63页 |
一. 宋代君臣谈《易》之风兴盛 | 第57-59页 |
二. 宋代士人借《易》谏言的内容 | 第59-62页 |
三. 宋代士人借《易》谏言的态度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宋代士人以《易》论政 | 第63-72页 |
一. “变易”思想在治国方面的启示 | 第63-68页 |
二. 借《易》评论政治史事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