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2-14页
        1.3.1 民族国家第12页
        1.3.2 民族认同第12-13页
        1.3.3 国家认同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历史背景第14-22页
    2.1 媒介建构论第14-15页
    2.2 影响国家认同建构的因素第15-17页
    2.3 国家认同建构的途径第17-18页
    2.4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第18-22页
        2.4.1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8-20页
        2.4.2 新中国的民族关系第20-22页
第3章 《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抽样及分析第22-35页
    3.1 抽样方法第22-24页
    3.2 抽样结果分析第24-31页
        3.2.1 报道内容第24-29页
        3.2.2 报道体裁第29页
        3.2.3 版面安排第29-30页
        3.2.4 报道数量第30-31页
    3.3 《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的特征第31-32页
        3.3.1 报道内容相对集中第31-32页
        3.3.2 报道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第32页
        3.3.3 报道框架、报道风格单一第32页
    3.4 《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的传播效果第32-35页
        3.4.1 直接的传播效果第33页
        3.4.2 间接的传播效果第33-35页
第4章 《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方式第35-41页
    4.1 通过持续的时空传播使受众形成对民族国家的想象第35-36页
    4.2 通过文本内容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第36-38页
        4.2.1 通过“利益分配及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报道表明国家认同物质基础的完善第36页
        4.2.2 通过“相互了解、沟通与交流”报道建构稳固的民族统一体第36-37页
        4.2.3 通过“政治认同”报道建构国家政权的合法性第37-38页
    4.3 通过议程设置提高对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关注度第38-39页
        4.3.1 版面编排上重视少数民族报道第38页
        4.3.2 较多的报道量潜移默化影响国家认同第38-39页
    4.4 新颖的报道体裁使受众更易接受国家认同思想第39页
    4.5 合理报道技巧的使用加快国家认同进程第39-41页
        4.5.1 分阶段的连续性报道方式第39-40页
        4.5.2 引语的使用使报道更有说服力第40-41页
第5章 反思与建议第41-47页
    5.1 《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不足之处第41-44页
        5.1.1 文本内容存在缺陷第41-43页
        5.1.2 各类报道在时间分布上不合理第43页
        5.1.3 报道体裁的失衡第43-44页
        5.1.4 报道宣传意味重第44页
    5.2 关于《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建议第44-47页
        5.2.1 注意文本内容的全面性与平衡性第44-45页
        5.2.2 合理安排各类报道的时间分布第45页
        5.2.3 灵活运用体裁 增强传播效果第45-46页
        5.2.4 回归新闻本位 避免宣传过度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特色研究
下一篇:人民网“中国梦”的舆论引导研究--以“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专题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