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纳万境——试论“留白”与中国画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留白”在中国画体系中的审美内涵 | 第9-13页 |
一、中国山水画中“留白”表现出的审美意象 | 第9-10页 |
(一) 中国古画论中“空纳万境”的审美要求 | 第9页 |
(二) 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与老庄美学道家思想的渊源 | 第9-10页 |
(三) 儒家思想推进了中国山水画主流地位形成 | 第10页 |
二、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空灵妙境 | 第10-13页 |
(一) “留白”所引发想象空间的审美特质 | 第10-11页 |
(二) “留白”空间具有虚拟性的原因 | 第11页 |
(三) “空灵”是历代画家绘画精神的外部表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留白”与传统笔墨章法的联系 | 第13-18页 |
一、“留白”由笔墨而产生 | 第13-15页 |
(一) 传统留白的概念和使用 | 第13页 |
(二) “留白”产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 第13-14页 |
(三) “留白”在传统山水画中抽象性的具体表现 | 第14-15页 |
二、“知白守黑”笔墨痕迹传达的韵味 | 第15-17页 |
(一) 知白守黑的含义 | 第15页 |
(二) 留白与用笔用墨 | 第15-17页 |
三、“留白”与章法布局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留白”与近现代中国画中虚实空间的表现 | 第18-22页 |
一、“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 第18-19页 |
(一) “虚”与“实”释义 | 第18页 |
(二) “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 第18-19页 |
二、由“实处易,虚处难”分析黄宾虹作品中的留白 | 第19-20页 |
三、中国画黑白体系中“留白”与黑的主宾关系 | 第20-21页 |
四、“留白”与老庄时空意识中的虚实空间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留白”在当代中国画中的抽象性和现实意义 | 第22-26页 |
一、当代中国画中“留白”的延伸和转变 | 第22页 |
二、留白在实验水墨中的抽象表现力 | 第22-24页 |
三、比较泼墨写意性和实验水墨抽象性中的留白 | 第24-25页 |
(一) 泼墨写意性中的留白 | 第24页 |
(二) 实验水墨抽象性中的留白 | 第24-25页 |
四、“留白”的现实意义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后记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