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引入未确知测度方法的旅游地恢复力测度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1-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框架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3-15页
2 旅游恢复力理论第15-27页
    2.1 恢复力概念第15-19页
        2.1.1 resilience多种汉语翻译第15-16页
        2.1.2 不同学科领域中恢复力概念有所差异第16-18页
        2.1.3 旅游社区及旅游社区恢复力第18-19页
    2.2 恢复力与旅游研究的关联第19-22页
        2.2.1 旅游影响研究第20页
        2.2.2 危机事件后旅游恢复研究第20-21页
        2.2.3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第21-22页
    2.3 旅游恢复力研究方法综述第22-24页
        2.3.1 定性分析第22-23页
        2.3.2 定量计算第23-24页
    2.4 恢复力测度方法研究第24-27页
        2.4.1 社区恢复力测度意义第24页
        2.4.2 恢复力测度方法分类第24-25页
        2.4.3 恢复力测度维度第25页
        2.4.4 恢复力测度的理想标准第25-27页
3 旅游社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7-36页
    3.1 旅游社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7-28页
    3.2 旅游社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28-36页
        3.2.1 指标体系结构第28-30页
        3.2.2 评价体系指标释义第30-33页
        3.2.3 恢复力指标评价标准及等级第33-36页
4 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第36-42页
    4.1 不确定信息第36-37页
        4.1.1 未确知信息定义第36页
        4.1.2 未确知信息与其他不确定信息的区别第36-37页
    4.2 未确知理论测度模型第37-40页
        4.2.1 单指标测度第38页
        4.2.2 指标权重第38-39页
        4.2.3 多指标综合测度第39页
        4.2.4 置信识别准则第39-40页
        4.2.5 排序第40页
    4.3 未确知理论对旅游恢复力测度的适应性第40-42页
        4.3.1 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未确知性第40-41页
        4.3.2 未确知测度的优越性第41-42页
5 张家界市旅游恢复力测度第42-58页
    5.1 张家界市概况第42页
    5.2 数据来源第42-43页
    5.3 依据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未确知测度模型第43-47页
        5.3.1 评价空间第43页
        5.3.2 构造单指标测度函数第43-45页
        5.3.3 确定指标权重第45-46页
        5.3.4 构造多指标综合测度函数第46页
        5.3.5 综合评价分析第46-47页
    5.4 张家界旅游社区恢复力综合评价第47-50页
        5.4.1 单指标未确知度计算第47-48页
        5.4.2 指标权重计算第48页
        5.4.3 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第48-50页
        5.4.4 样本识别与排序第50页
    5.5 恢复力评价结果与分析第50-58页
        5.5.1 历年恢复力评价结果汇总第50-52页
        5.5.2 张家界市旅游社区恢复力综合评价分析第52-56页
        5.5.3 张家界市旅游社区恢复力发展对策研究第56-58页
6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总结第58-59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舟山市东沙古渔镇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慈城古镇旅游体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