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现行罪数理论体系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我国的罪数理论发展沿革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罪数判断标准 | 第17-22页 |
一、传统罪数判断标准总结及评析 | 第17-21页 |
二、犯罪构成要件标准的反思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罪数形态的分类 | 第22-24页 |
一、罪数形态分类的现状 | 第22页 |
二、对罪数形态分类的检讨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德、日两国罪数理论对我国罪数理论体系构建的启发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德国刑法竞合理论与日本罪数理论之比较 | 第24-29页 |
一、德国刑法竞合理论与日本罪数理论体系之比较 | 第24-27页 |
二、德国刑法竞合理论与日本罪数论分类标准之比较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中国罪数理论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重构我国罪数理论体系之路 | 第32-45页 |
第一节 不典型罪数的研究 | 第32-39页 |
一、不典型罪数的提出 | 第32-33页 |
二、不典型罪数的目的性思考 | 第33-35页 |
三、不典型罪数的判断标准 | 第35-39页 |
第二节 我国罪数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39-45页 |
一、我国罪数理论体系的宏观构建 | 第39-40页 |
二、具体罪数类型在罪数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 第40-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