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郑氏当归散对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2.1 现代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概述第11-12页
        2.1.1 现代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的认识第11页
        2.1.2 现代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第11-12页
    2.2 祖国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概述第12-14页
        2.2.1 祖国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认识第12页
        2.2.2 祖国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的论述第12-13页
        2.2.3 祖国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机的论述第13页
        2.2.4 祖国医学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第13-14页
    2.3 急性软组织损伤与血液流变学第14-16页
        2.3.1 急性软组织损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第14-15页
        2.3.2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15-16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6-22页
    3.1 实验材料第16-18页
        3.1.1 实验动物第16页
        3.1.2 动物饲养条件及设备第16页
        3.1.3 动物造模及取材设备第16-17页
        3.1.4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第17页
        3.1.5 组织切片及所需设备第17页
        3.1.6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试设备第17-18页
    3.2 实验方法第18-20页
        3.2.1 实验动物造模第18页
        3.2.2 动物分组第18页
        3.2.3 实验药物制备第18页
        3.2.4 实验给药途径、剂量与方法第18-19页
        3.2.5 实验动物取材第19-20页
    3.3 观察指标检测第20-21页
        3.3.1 常规观察第20页
        3.3.2 体重和皮温测定第20页
        3.3.3 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评分第20页
        3.3.4 组织形态学观察第20-21页
        3.3.5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第21页
    3.4 统计学方法第21-22页
4 结果第22-38页
    4.1 SD大鼠一般情况第22页
    4.2 体重第22-23页
    4.3 皮温第23-24页
    4.4 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第24-25页
    4.5 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评分第25-28页
        4.5.1 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第25-27页
        4.5.2 镜下组织形态学评分第27-28页
    4.6 血液流变学结果第28-38页
        4.6.1 全血粘度(WBV)第28-31页
        4.6.2 全血还原粘度(WBRV)第31-33页
        4.6.3 红细胞压积(HCT)第33-34页
        4.6.4 血浆粘度(PV)第34-35页
        4.6.5 纤维蛋白原(FIB)第35-36页
        4.6.6 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第36-37页
        4.6.7 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第37-38页
5 分析与讨论第38-43页
    5.1 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第38-39页
    5.2 郑氏当归散组方分析第39-41页
    5.3 对照组设置及意义第41-42页
        5.3.1 阳性药物对照组设置及意义第41页
        5.3.2 生理盐水对照组设置及意义第41-42页
    5.4 大鼠体重变化分析第42页
    5.5 大鼠皮温及软组织损伤症候学指数变化分析第42页
    5.6 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第42-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7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件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术散打职业化赛事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散打王”的个案考察
下一篇:二黄新伤凝胶膏在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中对TNF-α基因表达及病理学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