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6.2 实地调研法 | 第13页 |
1.6.3 实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民合作社基础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第14-18页 |
2.1 基础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4-15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 | 第15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组织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3 运营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 第18-30页 |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管理模式介绍 | 第18-19页 |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 | 第19-22页 |
3.2.1 龙头企业+农民模式 | 第20页 |
3.2.2 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 | 第20-21页 |
3.2.3 农户结合企业共同创办合作社 | 第21-22页 |
3.2.4 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 | 第22页 |
3.3 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 第22-25页 |
3.3.1 龙头企业+农民模式 | 第22页 |
3.3.2 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 | 第22-23页 |
3.3.3 农户结合企业共同创办合作社 | 第23-24页 |
3.3.4 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 | 第24-25页 |
3.4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之间的比较 | 第25-30页 |
3.4.1 优点、缺点 | 第25-26页 |
3.4.2 如何选择 | 第26-30页 |
第四章 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30-48页 |
4.1 德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现状 | 第30-35页 |
4.2 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永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 第35-39页 |
4.2.1 选择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类型不适合 | 第35-37页 |
4.2.2 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37-39页 |
4.3 问题原因分析-农民合作意愿不强 | 第39-48页 |
4.3.1 对功能认知不清,政府干预过强 | 第40-42页 |
4.3.2 农户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意愿不强 | 第42-45页 |
4.3.3 当地市场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总体情况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中合作意愿不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山东德州X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 | 第48-58页 |
5.1 模型阐述 | 第48-49页 |
5.2 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中合作意愿不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山东德州X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 | 第49-53页 |
5.2.1 变量定义 | 第49-51页 |
5.2.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5.3 影响社员对企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 第53-58页 |
5.3.1 变量定义 | 第53-54页 |
5.3.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第六章 完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 第58-64页 |
6.1 选择合适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类型 | 第58-61页 |
6.1.1 改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的改进建议 | 第58-60页 |
6.1.2 完善抵御风险机制促使合作社稳定发展 | 第60页 |
6.1.3 落实相关政策扶持 | 第60-61页 |
6.2 发现并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61-64页 |
6.2.1 提高组织引导,发挥出农户中能人或大户的带动能力 | 第62页 |
6.2.2 提高标准化生产 | 第62-63页 |
6.2.3 实施品牌战略 | 第63页 |
6.2.4 强化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功能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