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德州X专业合作社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 研究目标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第13页
    1.6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6.2 实地调研法第13页
        1.6.3 实证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农民合作社基础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第14-18页
    2.1 基础概念界定第14-15页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第14-15页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第15页
    2.2 基本理论第15-18页
        2.2.1 公司治理理论第15-16页
        2.2.2 组织管理理论第16-17页
        2.2.3 运营管理理论第17-18页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第18-30页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管理模式介绍第18-19页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第19-22页
        3.2.1 龙头企业+农民模式第20页
        3.2.2 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第20-21页
        3.2.3 农户结合企业共同创办合作社第21-22页
        3.2.4 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第22页
    3.3 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特征第22-25页
        3.3.1 龙头企业+农民模式第22页
        3.3.2 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第22-23页
        3.3.3 农户结合企业共同创办合作社第23-24页
        3.3.4 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第24-25页
    3.4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之间的比较第25-30页
        3.4.1 优点、缺点第25-26页
        3.4.2 如何选择第26-30页
第四章 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及分析第30-48页
    4.1 德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现状第30-35页
    4.2 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永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第35-39页
        4.2.1 选择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类型不适合第35-37页
        4.2.2 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第37-39页
    4.3 问题原因分析-农民合作意愿不强第39-48页
        4.3.1 对功能认知不清,政府干预过强第40-42页
        4.3.2 农户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意愿不强第42-45页
        4.3.3 当地市场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总体情况第45-48页
第五章 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中合作意愿不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山东德州X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第48-58页
    5.1 模型阐述第48-49页
    5.2 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中合作意愿不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山东德州X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第49-53页
        5.2.1 变量定义第49-51页
        5.2.2 模型结果分析第51-53页
    5.3 影响社员对企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的因素分析第53-58页
        5.3.1 变量定义第53-54页
        5.3.2 模型结果分析第54-58页
第六章 完德州市某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对策第58-64页
    6.1 选择合适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类型第58-61页
        6.1.1 改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的改进建议第58-60页
        6.1.2 完善抵御风险机制促使合作社稳定发展第60页
        6.1.3 落实相关政策扶持第60-61页
    6.2 发现并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61-64页
        6.2.1 提高组织引导,发挥出农户中能人或大户的带动能力第62页
        6.2.2 提高标准化生产第62-63页
        6.2.3 实施品牌战略第63页
        6.2.4 强化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功能第63-64页
第七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土地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PDCA模型的参与式产业扶贫系统模式研究--以陕西省府谷县S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