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1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 第9-10页 |
1.2.2 地震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3.1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1.3.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20-23页 |
2.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5页 |
2.1 防震减灾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2 用户体验理论 | 第24-29页 |
2.2.1 概念及需求 | 第24-27页 |
2.2.2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 第27-28页 |
2.2.3 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 | 第28-29页 |
2.3 游戏化与超媒介叙事 | 第29-33页 |
2.3.1 游戏化的概念 | 第29-30页 |
2.3.2 玩家体验要素 | 第30-31页 |
2.3.3 超媒介叙事(TransmediaStorytelling)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用户体验下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的设计分析 | 第35-51页 |
3.1 网络科普目标人群研究及分析 | 第35-43页 |
3.1.1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的特征 | 第35-36页 |
3.1.2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的行为分析 | 第36-39页 |
3.1.3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的需求 | 第39-40页 |
3.1.4 根据动机需求层次的网络科普用户群体分类 | 第40-42页 |
3.1.5 防震减灾科普平台的分析 | 第42-43页 |
3.2 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的用户动机模型构建 | 第43-48页 |
3.2.1 游戏中的动机要素 | 第43-45页 |
3.2.2 ARCS学习动机模型 | 第45-47页 |
3.2.3 游戏化科普平台的用户动机模型 | 第47-48页 |
3.3 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中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 第48-50页 |
3.3.1 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设计框架的构建 | 第48页 |
3.3.2 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设计模型的层级框架和具体要素分析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基于超媒介叙事的科普平台游戏化系统构建与设计策略 | 第51-67页 |
4.1 用户体验设计与游戏设计的关系 | 第51-52页 |
4.2 地震科普宣传的超媒介叙事系统 | 第52-57页 |
4.3 科普平台游戏化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57-58页 |
4.4 基于用户动机模型的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设计策略 | 第58-65页 |
4.4.1 强化用户参与度的兴趣体验策略 | 第58-60页 |
4.4.2 鼓励用户探索性的创新体验策略 | 第60-62页 |
4.4.3 给予用户亲密感的互动体验策略 | 第62-64页 |
4.4.4 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情感体验策略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陕西省防震减灾游戏化科普平台设计实践 | 第67-81页 |
5.1 陕西省数字地震科普馆的用户人群定位 | 第67-69页 |
5.2 陕西省数字地震科普馆游戏化学习模块设计 | 第69-70页 |
5.3 功能框架设计 | 第70-72页 |
5.3.1 功能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5.3.2 信息架构设计 | 第71-72页 |
5.4 交互原型设计 | 第72-75页 |
5.5 视觉设计 | 第75-78页 |
5.6 可用性测试 | 第78-80页 |
5.6.1 测试阶段 | 第78-79页 |
5.6.2 测试结果 | 第79-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81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6.3 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附录 图表索引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