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格局与过程关系的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问题提出第12-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1.2 区域背景第12-13页
        1.1.3 现实问题第13-14页
        1.1.4 科学问题第14页
    1.2 研究对象第14-16页
        1.2.1 研究对象概况第14-15页
        1.2.2 研究对象范围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4 研究意义第17页
        1.4.1 现实意义第17页
        1.4.2 理论意义第17页
    1.5 研究综述第17-24页
        1.5.1 秦岭北麓空间格局研究综述第17-19页
        1.5.2 景观破碎化研究综述第19-21页
        1.5.3 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综述第21-23页
        1.5.4 结论与创新点第23-24页
    1.6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7 研究框架第25-26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第26-50页
    2.1 概念界定第26-28页
        2.1.1 景观破碎化第26页
        2.1.2 生态过程第26-27页
        2.1.3 空间格局第27-28页
    2.2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第28-37页
        2.2.1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第28-33页
        2.2.2 格局-过程-功能矩阵第33-35页
        2.2.3 “驱动-状态-响应-反馈”模型第35-37页
    2.3 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内在机制第37-45页
        2.3.1 耦合关系三层次第38-39页
        2.3.2 景观连通性第39-43页
        2.3.3 人类需求第43-45页
    2.4 基于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的规划设计应用途径第45-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诊断第50-98页
    3.1 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第50-68页
        3.1.1 历史时期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第50-61页
        3.1.2 近五年来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第61-68页
    3.2 空间格局现状描述第68-81页
        3.2.1 气候现状第68-69页
        3.2.2 地质地貌现状第69页
        3.2.3 土壤现状第69-71页
        3.2.4 水文现状第71-76页
        3.2.5 动物现状第76-77页
        3.2.6 植被现状第77-79页
        3.2.7 文化景观现状第79-80页
        3.2.8 游憩景观现状第80-81页
    3.3 空间格局问题识别第81-96页
        3.3.1 涝河流域空间格局问题指认第81-90页
        3.3.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问题聚焦第90-94页
        3.3.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第94-96页
    3.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4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研究第98-126页
    4.1 秦岭北麓涝峪段现状生态过程分析第98-105页
        4.1.1 水文过程第98-99页
        4.1.2 生物运动过程第99-100页
        4.1.3 物理化学过程分析第100-101页
        4.1.4 人类活动过程第101-105页
    4.2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关系分析第105-116页
        4.2.1 过程塑造格局第106-112页
        4.2.2 格局控制过程第112-114页
        4.2.3 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第114-115页
        4.2.4 关键过程选择第115-116页
    4.3 秦岭北麓涝峪段景观连通性研究第116-124页
        4.3.1 关键过程与景观连通性第116页
        4.3.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应用第116-118页
        4.3.3 秦岭北麓涝峪段水文过程最小阻力面第118-119页
        4.3.4 秦岭北麓涝峪段生物运动过程最小阻力面第119-124页
    4.4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5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第126-148页
    5.1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第126-129页
        5.1.1 优化目标与原则第126页
        5.1.2 廊道和节点的构建第126-128页
        5.1.3 优化方案总体布局第128-129页
    5.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导则与策略第129-146页
        5.2.1 空间格局优化导则第130-133页
        5.2.2 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第133-146页
    5.3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48-150页
    6.1 结论第148-149页
    6.2 创新点第149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158-160页
附录-Ⅱ 图录第160-166页
附录-Ⅲ 表录第166-168页
附录-Ⅳ 生态系统功能专家评分表第168-172页
附录-Ⅴ 调研照片第172-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层旧工业建筑改造中防火冲突研究
下一篇:基于VW-LCA模型的宝鸡市辖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