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7页 |
实验研究摘要 | 第7-9页 |
临床研究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I | 第11-13页 |
Abstract II | 第13-15页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 第18-20页 |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 第20-23页 |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2.1 病名及临床表现 | 第23页 |
2.2 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2.3 辩证论治 | 第24-25页 |
2.4 治疗方法 | 第25页 |
2.5 中药防治MIRI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2.6 大株红景天对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7-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31页 |
1.4. 结果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2.1 大鼠心肌I/R的心电图表现:见图2.1.1 | 第31-32页 |
2.2 红景天苷对大鼠血清CK-MB、CTnI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红景天苷对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2.5 各组AKT、GSK3-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状态 | 第35-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2 红景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 第38页 |
3.3 红景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38页 |
3.4 红景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PI3K/AKT- GSK3-b 倩号通路 | 第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0-4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2.2 试剂盒和研究仪器 | 第40页 |
2.3 诊断标准 | 第40-41页 |
2.4 纳入标准 | 第41页 |
2.5 排除标准 | 第41页 |
2.6 病例剔除标准 | 第41-42页 |
2.7 中止试验标准 | 第42页 |
2.8 试验分组和治疗方法 | 第42页 |
2.9 标本采集及研究指标 | 第42页 |
2.10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3-46页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第43页 |
3.2 三组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 第43-44页 |
3.3 主要疗效指标观察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4.1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MIRI的影响 | 第46页 |
4.2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血清IL-6、TNF-α、CRP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大株红景天对血清SOD的影响 | 第47页 |
4.4 大株红景天对血清NO的影响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表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