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损害赔偿资金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一、导言第11-13页
    (一) 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11页
    (二)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12-13页
        1、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2、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3页
二、生态损害赔偿金的理论内涵第13-21页
    (一) 生态损害赔偿金的内涵界定第13-15页
    (二) 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概念辨析第15-18页
        1、生态损害与环境损害第15-16页
        2、生态损害赔偿金、生态补偿金及环境税费第16-17页
        3、生态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第17-18页
    (三) 资金保障法律制度的生态价值导向第18-21页
        1、生态正义第18-19页
        2、生态法益中心论第19-20页
        3、损益担责原则第20-21页
三、我国生态损害赔偿资金保障的法律制度实践第21-28页
    (一) 生态损害赔偿法治化的立法进程第21-23页
    (二) 试点地区的法律制度探索第23-26页
        1、试点方案的比较第23-25页
        2、《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第25-26页
    (三) 资金来源保障的法律制度探究第26-27页
    (四) 生态损害赔偿资金保障的法律制度缺位第27-28页
        1、上位法缺席第27页
        2、资金来源单一、保障机制匮乏第27-28页
        3、资金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不统一第28页
        4、使用和监督程序不完整、不健全第28页
四、生态损害赔偿资金保障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第28-35页
    (一) 德国—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担保制度第29-31页
        1、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第29-30页
        2、财务担保制度第30-31页
    (二)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第31-33页
    (三) 日本——公害健康补偿基金及行业互助基金第33页
    (四) 国外资金保障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第33-35页
        1、秉持生态正义,精细生态立法第34页
        2、构建创新型生态损害责任担保模式第34页
        3、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提高生态环境救济效率第34-35页
五、生态损害赔偿资金保障法律制度的系统构建第35-43页
    (一) 构建渠道多元、保障强效的资金来源制度第35-37页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第35-36页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第36页
        3、生态环境损害保证金制度第36-37页
        4、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第37页
    (二) 完善赔偿启动条件,建立分层监管和审批机制第37-39页
        1、明确使用主体,细化使用范围第38-39页
        2、建立分层管理机制、优化使用审批程序第39页
    (三) 构建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监督体系第39-41页
        1、确立以环保部门为主导的资金管理模式第39-40页
        2、加强公众参与,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第40-41页
    (四) 健全完善资金保障相关配套制度第41-43页
        1、健全生态损害鉴定评估体系第41-42页
        2、完善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注释第44-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业保险与经济补偿双重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平台对视频播放链接的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