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1.2.1 聚合物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宏观和微观驱油机理 | 第15-20页 |
2.1 聚合物宏观驱油机理 | 第15-16页 |
2.2 聚合物微观驱油机理 | 第16-20页 |
2.2.1 驱替柱状残余油的机理 | 第17页 |
2.2.2 驱替簇状残余油的机理 | 第17-18页 |
2.2.3 驱替膜状残余油的机理 | 第18-19页 |
2.2.4 驱替盲端残余油的机理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聚合物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 第20-34页 |
3.1 聚合物溶液流动性 | 第20-21页 |
3.1.1 流动特性机理 | 第20页 |
3.1.2 流动特性的参数 | 第20-21页 |
3.1.3 多孔介质的平均孔隙半径公式 | 第21页 |
3.1.4 聚合物分子回转半径的确定方法 | 第21页 |
3.2 实验条件、步骤及方案 | 第21-22页 |
3.2.1 实验条件 | 第21-22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22页 |
3.2.3 实验方案 | 第2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32页 |
3.4 聚合物体系的粘弹性 | 第32-33页 |
3.4.1 聚合物溶液粘度设计 | 第32页 |
3.4.2 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 第32-33页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聚合物驱油体系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4-53页 |
4.1 实验条件 | 第34页 |
4.2 实验程序 | 第34页 |
4.3 人造岩心上等速注入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室内研究 | 第34-38页 |
4.3.1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2 低分高浓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 第36-37页 |
4.3.3 交替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 人造岩心上恒压注入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室内研究 | 第38-45页 |
4.4.1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38-41页 |
4.4.2 注入压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3 低分高浓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 第42-43页 |
4.4.4 剪切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5 小结 | 第45页 |
4.5 天然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 第45-53页 |
4.5.1 实验条件 | 第45-46页 |
4.5.2 实验程序 | 第46页 |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4.5.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