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带来的危害 | 第13-16页 |
1.1.1 海洋生物污损的过程 | 第13-14页 |
1.1.2 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 | 第14-15页 |
1.1.3 影响海洋生物污损的因素 | 第15页 |
1.1.4 海洋生物污损带来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 海洋防污涂层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1.3 海洋防污涂层分类 | 第17-24页 |
1.3.1 传统防污涂层 | 第17-18页 |
1.3.2 新型防污涂层 | 第18-24页 |
1.3.2.1 生物酶降解型防污涂层 | 第18-19页 |
1.3.2.2 仿生防污涂层 | 第19-20页 |
1.3.2.3 纳米防污涂层 | 第20-21页 |
1.3.2.4 导电防污涂层 | 第21页 |
1.3.2.5 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 第21-24页 |
1.4 低表面能防污涂层种类和性能 | 第24-30页 |
1.4.1 基于有机硅的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 第24-26页 |
1.4.2 基于有机氟的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 第26-28页 |
1.4.3 有机氟硅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 第28页 |
1.4.4 含有 PEG 的双亲氟硅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 第28-30页 |
1.5 海洋防污涂层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依据和内容 | 第31-33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31页 |
1.6.2 研究依据 | 第31-32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3-54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3-3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2.3 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 | 第35-37页 |
2.3.1 羟基丙烯酸预聚物的合成 | 第35页 |
2.3.2 α,ω -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聚二甲基硅烷低聚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3.3 α,ω -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全氟聚醚低聚物的合成 | 第36-37页 |
2.3.4 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涂层的制备 | 第37页 |
2.4 涂层性能表征方法 | 第37-39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9-52页 |
2.5.1 红外光谱 | 第39-41页 |
2.5.2 XPS 元素分析 | 第41-42页 |
2.5.3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42-44页 |
2.5.4 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2.5.5 接触角和表面能 | 第45-47页 |
2.5.6 弹性模量 | 第47页 |
2.5.7 抑菌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2.5.8 抗藻类附着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含有 PEG 的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54-73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4-5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3.3 含有 PEG 的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 | 第56-58页 |
3.3.1 含有 PEG 的羟基丙烯酸预聚物的合成 | 第56页 |
3.3.2 α,ω-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聚二甲基硅烷低聚物的合成 | 第56-57页 |
3.3.3 α,ω-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全氟聚醚低聚物的合成 | 第57-58页 |
3.3.4 含有 PEG 的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涂层的制备 | 第58页 |
3.4 涂层性能表征方法 | 第58-60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3.5.1 红外光谱 | 第60-62页 |
3.5.2 XPS 元素分析 | 第62-64页 |
3.5.3 热重分析 | 第64-66页 |
3.5.4 接触角和表面能 | 第66-67页 |
3.5.5 弹性模量 | 第67-68页 |
3.5.6 抑菌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3.5.7 抗藻类附着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含有 PEG 的氟硅双亲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 第73-90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73-7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4-75页 |
4.3 含有 PEG 的氟硅双亲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 | 第75-76页 |
4.3.1 分散剂溶液和催化剂溶液的配制 | 第75页 |
4.3.2 含有 PEG 的氟硅双亲交联网络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 | 第75-76页 |
4.4 涂层性能表征方法 | 第76-77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77-88页 |
4.5.1 红外光谱 | 第77-79页 |
4.5.2 XPS 元素分析 | 第79-81页 |
4.5.3 热重分析 | 第81-82页 |
4.5.4 接触角和表面能 | 第82-84页 |
4.5.5 弹性模量 | 第84-85页 |
4.5.6 抑菌实验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4.5.7 抗藻类附着实验结果分析 | 第86-87页 |
4.5.8 模拟藤壶附着力实验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90-91页 |
5.2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