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文献总结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和经营绩效的一般理论阐述 | 第13-22页 |
2.1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界定 | 第13-15页 |
2.1.1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 第13-14页 |
2.1.2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与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关系 | 第14页 |
2.1.3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特点 | 第14-15页 |
2.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15-19页 |
2.2.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15页 |
2.2.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 | 第15-17页 |
2.2.3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17-19页 |
2.3 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3.1 多元化理论 | 第19-20页 |
2.3.2 范围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3.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的现状 | 第22-32页 |
3.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 | 第22-26页 |
3.1.1 非利息收入总量上升,但占比仍比较低 | 第22-23页 |
3.1.2 国有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优势明显 | 第23-25页 |
3.1.3 手续费及佣金是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 第25-26页 |
3.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2.1 资产收益率(ROA)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净资产收益率(ROE)分析 | 第27-28页 |
3.2.3 成本收入比率(CIR)分析 | 第28-29页 |
3.3 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其绩效影响的具体表现 | 第29-32页 |
3.3.1 非利息收入业务经营范围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 | 第29-30页 |
3.3.2 非利息收入结构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 | 第30页 |
3.3.3 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2-43页 |
4.1 样本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32-33页 |
4.1.1 样本的选择 | 第32页 |
4.1.2 变量的选取 | 第32-33页 |
4.1.3 计量分析方法 | 第33页 |
4.2 模型的设计和回归分析 | 第33-37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33-34页 |
4.2.2 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4.2.3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3 两类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4.3.1 国有上市商业银行样本回归结果 | 第37-40页 |
4.3.2 其他上市商业银行样本回归结果 | 第40-41页 |
4.3.3 回归结果解释与分析总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积极发展非利息收入有效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环境 | 第43-44页 |
5.1.1 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3页 |
5.1.2 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金融监管体制 | 第43-44页 |
5.1.3 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合作平台 | 第44页 |
5.2 加大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力度 | 第44-46页 |
5.2.1 不断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 | 第44页 |
5.2.2 不断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结构 | 第44-45页 |
5.2.3 不断加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创新 | 第45-46页 |
5.3 发展优势业务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 第46-48页 |
5.3.1 严格控制营运成本,集中资金发展优势业务 | 第46-47页 |
5.3.2 坚持审慎发展原则,差别对待非利息收入的发展 | 第47页 |
5.3.3 依据自身特色,树立品牌优势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