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城市群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竞争力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2 城市群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8-35页 |
·概念与内涵 | 第18页 |
·城市群竞争力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Michael E·Porter 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城市群竞争力相关模型 | 第21-32页 |
·国外相关模型 | 第21-26页 |
·国内相关模型 | 第26-32页 |
·城市群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国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国内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5页 |
3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 第35-50页 |
·研究区域界定 | 第35-39页 |
·评价对象 | 第35页 |
·比选对象 | 第35-39页 |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1页 |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第39页 |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 第39-41页 |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城市群竞争力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42-44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评价 | 第44-50页 |
·数据处理结果 | 第44-46页 |
·结果评价分析 | 第46-50页 |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 第50-62页 |
·竞争力要素 | 第50-60页 |
·要素分析 | 第50-58页 |
·互动关系 | 第58-60页 |
·竞争力要素与机制的关系 | 第60页 |
·竞争力要素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 第60页 |
·竞争力机制是整合要素的有效手段 | 第60页 |
·要素与机制的良性互动产生巨大的竞争力 | 第60页 |
·竞争力机制 | 第60-62页 |
·产业推动机制 | 第60-61页 |
·环境牵动机制 | 第61页 |
·科技创新机制 | 第61页 |
·教育牵引机制 | 第61-62页 |
·城市耦合机制 | 第62页 |
·政府调控机制 | 第62页 |
5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 第62-71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内生措施 | 第63-70页 |
·城市层面 | 第63-64页 |
·要素层面 | 第64-70页 |
·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外生措施 | 第70-71页 |
·多层面扶持政策 | 第70页 |
·多元化资金投入 | 第70-71页 |
6 结语 | 第71-73页 |
·研究创新 | 第71页 |
·研究不足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注释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表1 2003 度中国沿海城市群基础数据 | 第80-82页 |
附表2 2004 度中国沿海城市群基础数据 | 第82-84页 |
附表3 2005 度中国沿海城市群基础数据 | 第84-86页 |
附表4 2006 度中国沿海城市群基础数据 | 第86-88页 |
附表5 2007 度中国沿海城市群基础数据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