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方法及应用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大坝安全监测的历史和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大坝监测的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2.3 面板堆石坝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实例的背景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工程概况及监测方案 | 第18-19页 |
3 监测设计和观测方法 | 第19-36页 |
3.1 监测工作依据及布置方案 | 第19-21页 |
3.1.1 工作依据 | 第19页 |
3.1.2 布置方案 | 第19-21页 |
3.2 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投资 | 第21-22页 |
3.2.1 工程进度 | 第21页 |
3.2.2 工程质量 | 第21-22页 |
3.2.3 工程投资 | 第22页 |
3.3 监测仪器选型 | 第22-25页 |
3.3.1 应变计 | 第22-23页 |
3.3.2 渗压计 | 第23页 |
3.3.3 水管式沉降仪 | 第23页 |
3.3.4 引张式水平位移计 | 第23-24页 |
3.3.5 固定式测斜仪 | 第24页 |
3.3.6 TSJ测缝计 | 第24页 |
3.3.7 表面变形观测设备 | 第24-25页 |
3.4 安装及观测方法 | 第25-31页 |
3.4.1 应变计及无应力计安装 | 第25-26页 |
3.4.2 渗压计安装 | 第26-27页 |
3.4.3 固定式测斜仪安装 | 第27页 |
3.4.4 水管式沉降仪安装 | 第27-28页 |
3.4.5 引张式水平位移计安装 | 第28-29页 |
3.4.6 表面测缝计安装 | 第29页 |
3.4.7 表面变形测点制作安装 | 第29-30页 |
3.4.8 观测方法及频次 | 第30-31页 |
3.5 埋设考证 | 第31-36页 |
3.5.1 应变计埋设考证 | 第31-32页 |
3.5.2 渗压计埋设考证 | 第32页 |
3.5.3 固定式测斜仪埋设考证 | 第32-33页 |
3.5.4 水管式沉降仪测点埋设考证 | 第33-34页 |
3.5.5 引张式水平位移计测点埋设考证 | 第34页 |
3.5.6 面板测缝计安装考证 | 第34-35页 |
3.5.7 表面变形测点埋设考证 | 第35-36页 |
4 观测数据及数据的分析 | 第36-67页 |
4.1 防渗墙应变观测资料分析 | 第36-45页 |
4.1.1 无应力计观测资料分析 | 第36-42页 |
4.1.1.1 计算原理 | 第36页 |
4.1.1.2 资料分析 | 第36-42页 |
4.1.2 应变计观测资料分析 | 第42-45页 |
4.1.2.1 计算原理 | 第42页 |
4.1.2.2 资料分析 | 第42-45页 |
4.2 防渗墙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 第45-48页 |
4.2.1 计算原理 | 第45页 |
4.2.2 资料分析 | 第45-48页 |
4.3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 第48-54页 |
4.3.1 渗压计观测资料分析 | 第48-52页 |
4.3.1.1 计算原理 | 第48页 |
4.3.1.2 资料分析 | 第48-52页 |
4.3.2 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分析 | 第52-54页 |
4.4 大坝内部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 第54-60页 |
4.4.1 水管式沉降仪观测资料分析 | 第54-59页 |
4.4.1.1 计算原理 | 第54页 |
4.4.1.2 计算原理 | 第54-59页 |
4.4.2 引张式水平位移计观测资料分析 | 第59-60页 |
4.5 面板测缝计观测资料分析 | 第60-65页 |
4.5.1 计算原理 | 第60-61页 |
4.5.2 资料分析 | 第61-65页 |
4.6 表面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 第65-67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及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