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目录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0.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0.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0.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0.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0.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1 环境的经济学作用机制 | 第15页 |
1.2 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环境观 | 第15-16页 |
1.3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的环境观 | 第16-18页 |
2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 | 第18-25页 |
2.1 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 | 第18-21页 |
2.1.1 国民经济总量状况 | 第18-19页 |
2.1.2 产业结构状况 | 第19-21页 |
2.2 内蒙古环境污染状况 | 第21-24页 |
2.2.1 大气污染 | 第21-22页 |
2.2.2 水污染 | 第22-23页 |
2.2.3 固体废弃物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 | 第25-43页 |
3.1 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污染指标作用关系分析 | 第25-37页 |
3.1.1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3.1.1.1 经济发展指标 | 第25页 |
3.1.1.2 环境污染指标 | 第25-26页 |
3.1.2 计量模型的选取 | 第26-27页 |
3.1.3 经济增长指标与环境污染指标关系分析 | 第27-33页 |
3.1.3.1 单位根检验 | 第28-30页 |
3.1.3.2 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3.1.3.3 残差平稳性检验 | 第31页 |
3.1.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1-33页 |
3.1.4 产业结构指标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 | 第33-37页 |
3.1.4.1 环境质量主成分分析 | 第33-35页 |
3.1.4.2 环境总指标与产业结构指标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3.2 内蒙古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 第37-41页 |
3.2.1 耦合协调理论 | 第38-39页 |
3.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39-40页 |
3.2.3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内蒙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3-46页 |
4.1 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 第43-44页 |
4.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 第44页 |
4.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