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刑罚的种类论文

论死刑的限制适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死刑限制适用概述第10-12页
    一、死刑限制适用的概念第10页
    二、死刑限制适用的发展历程第10-11页
    三、有关国际文件对于死刑限制适用的规定第11-12页
第二章 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必要性分析第12-16页
    一、从理论上分析死刑限制适用的必要性第12-13页
        (一) 死刑限制适用是由我国的刑罚目的所决定的第12页
        (二) 死刑限制适用符合人道性的需要第12-13页
    二、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死刑限制适用的原因第13-16页
        (一) 从经济基础看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原因第13-14页
        (二) 从政治背景看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原因第14页
        (三) 从群众基础看死刑限制适用第14-16页
第三章 我国立法对于死刑限制适用的规定第16-21页
    一、现行刑法对于死刑适用的规定第16-17页
        (一) 死刑适用的范围第16页
        (二) 死刑适用的对象第16-17页
        (三) 死刑适用的司法程序第17页
    二、刑法修正案(八)对死刑适用规定的概述第17-21页
        (一) 刑法修正案(八)对死刑限制适用的规定第17-18页
        (二) 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分析评议第18-21页
第四章 死刑限制适用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现状第21-26页
    一、死刑限制适用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不足第21-23页
        (一) 部分死刑案件证据不严谨第21页
        (二) 受民意影响过大,法官自由裁量权受损第21-22页
        (三) 死缓制度适用的现状第22页
        (四) 死刑案件普遍存在“请示”制度第22-23页
    二、常见罪名的死刑限制分析第23-26页
        (一)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第23-24页
        (二) 抢劫罪第24-25页
        (三) 绑架罪第25页
        (四) 组织卖淫罪第25-26页
第五章 完善死刑限制适用的建议第26-35页
    一、完善死刑限制适用标准第26-27页
        (一) 提高死刑适用的标准第26页
        (二) 减少死刑适用标准的差异性第26-27页
    二、提高死刑案件的证据认定标准第27页
    三、扩大死缓制度适用范围,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第27-29页
        (一) 准确理解“罪该致死”的含义第28页
        (二)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规定详细化第28-29页
        (三) 协调法律规定与法官自由裁量的关系第29页
    四、完善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第29-31页
        (一) 增大辩护意见在案件审理中的分量第29-30页
        (二) 死刑核准程序诉讼化第30-31页
    五、积极民意引导,理性对待民愤现象第31-32页
        (一) 在审判实践中隔离民意第31页
        (二) 我国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第31-32页
        (三) 民意引导,需要有魄力、开明的领导者第32页
    六、提高我国刑事法官的法律素养第32-33页
    七、形成严格的监督体系第33-35页
        (一) 要发挥好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力第33页
        (二) 从内部和外部建立双向监督机制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注释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诽谤罪的司法适用和完善
下一篇:受贿罪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