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道支护设计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软岩隧道支护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0-12页 |
·软岩隧道支护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 软岩隧道支护作用机理 | 第14-22页 |
·软岩的定义 | 第14页 |
·软岩的力学属性 | 第14-15页 |
·软岩隧道失稳的力学机理 | 第15-17页 |
·软岩隧道变形的力学机制 | 第15-16页 |
·软岩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软岩变形特点 | 第17-18页 |
·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锚杆加固围岩机理 | 第19页 |
·喷射混凝土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钢支撑作用机理 | 第20页 |
·二次衬砌支护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软岩隧道支护设计优化理论 | 第22-30页 |
·软岩隧道支护优化原理 | 第22-23页 |
·软岩隧道支护基本原理 | 第22页 |
·优化支护最佳时间和最佳时段 | 第22-23页 |
·软岩隧道支护优化方法 | 第23-27页 |
·软岩流变控制原理 | 第23-24页 |
·软岩最优支护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4-25页 |
·支护前围岩应力场的求解 | 第25-26页 |
·稳定蠕变准则 | 第26页 |
·求最优(小)支护力 | 第26-27页 |
·求围岩蠕变稳定时的最大变形量 | 第27页 |
·软岩隧道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对症下药”原则 | 第27页 |
·过程原则 | 第27页 |
·塑性圈原则 | 第27-28页 |
·优化原则 | 第28页 |
·软岩支护设计方法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软岩隧道支护设计优化模拟研究 | 第30-54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 介绍 | 第30页 |
·屈服准则选择 | 第30-35页 |
·摩尔-库仑(Mohr-Coulomb)屈服准则 | 第31页 |
·特雷斯卡(Tresca)准则 | 第31-32页 |
·Ziekniewicz-Pande 准则 | 第32页 |
·Mises 准则 | 第32-33页 |
·双剪应力及广义双剪应力准则 | 第33页 |
·Lade-Dunean 准则和Lade 准则 | 第33-34页 |
·Drucker-Prager 准则 | 第34页 |
·岩土类材料屈服与破坏特征 | 第34-35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支护措施的处理 | 第35-36页 |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6页 |
·计算模型的网格建立与划分 | 第36-37页 |
·荷载释放系数的实现 | 第37-38页 |
·计算步骤 | 第38页 |
·隧道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 第38-53页 |
·隧道开挖支护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软岩隧道支护时间优化研究 | 第40-41页 |
·软岩隧道支护形式优化研究 | 第41-44页 |
·混凝土支护强度优化研究 | 第44-46页 |
·锚杆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 第46-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