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借贷的道德风险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3-15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3-14页
        1.4.2 研究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相关的理论基础第15-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2.1.1 P2P网络借贷第15-16页
        2.1.2 道德第16页
        2.1.3 道德风险第16-17页
        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7页
    2.2 P2P网络借贷与道德的相关论述第17-21页
        2.2.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论述第17-18页
        2.2.2 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第18-19页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意蕴第19-20页
        2.2.4 P2P网络借贷中的道德属性第20-21页
    2.3 P2P网络借贷与道德风险的相关论述第21-25页
        2.3.1 道德风险的经济学意义第21页
        2.3.2 道德风险的伦理学意义第21-22页
        2.3.3 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内涵第22-23页
        2.3.4 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主要特征第23-25页
    2.4 P2P网络借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第25-28页
        2.4.1 市场主体多元化第25页
        2.4.2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第25-26页
        2.4.3 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第26-28页
3 P2P网络借贷的现状分析第28-37页
    3.1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第28-29页
        3.1.1 Zopa第28页
        3.1.2 Prosper第28-29页
        3.1.3 Kiva第29页
    3.2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运行模式第29-33页
        3.2.1 信息中介模式第30-31页
        3.2.2 担保模式第31-32页
        3.2.3 债权转让模式第32页
        3.2.4 风险准备金模式第32-33页
    3.3 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第33-37页
        3.3.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道德风险问题第33-35页
        3.3.2 P2P网络借贷中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35-36页
        3.3.3 P2P网络借贷监管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第36-37页
4 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成因第37-43页
    4.1 P2P网络借贷的行业特性第37-38页
        4.1.1 信息不对称第37-38页
        4.1.2 内部隐性契约约束不力第38页
    4.2 环境因素第38-40页
        4.2.1 人文环境第38-39页
        4.2.2 制度环境第39-40页
        4.2.3 内部管理体制第40页
    4.3 P2P网络借贷交易主体的局限性第40-43页
        4.3.1 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第40-41页
        4.3.2 人对道德认识的有限性第41-42页
        4.3.3 人的道德自律的有限性第42-43页
5 构建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防范体系第43-54页
    5.1 防范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基本原理第43-46页
        5.1.1 防范P2P网络借贷道德的基本理念第43-44页
        5.1.2 防范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方法的基本路径第44-46页
    5.2 P2P网络借贷的制度体系建设第46-48页
        5.2.1 设立P2P行业的准入标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第46-47页
        5.2.2 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激励机制第47-48页
        5.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48页
    5.3 P2P网络借贷信用体系建设第48-51页
        5.3.1 完善P2P网络借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第49页
        5.3.2 完善P2P网络借贷的征信体系第49-50页
        5.3.3 完善P2P网络借贷的信用评价体系第50-51页
    5.4 P2P网络借贷的道德自律体系建设第51-54页
        5.4.1 P2P行业中道德自律的重要性第51页
        5.4.2 P2P网络借贷中个体的道德自律建设第51-52页
        5.4.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道德自律建设第52-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前的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以鑫科材料为例
下一篇:“PE+上市公司”模式下PE与股东价值创造研究--以中植资本入股中南文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