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海水提铀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海水提铀的主要方法 | 第11-14页 |
| ·海水提铀的吸附剂种类 | 第14-16页 |
| ·有机类吸附剂 | 第15-16页 |
| ·无机类吸附剂 | 第16页 |
| ·海水提铀的装置 | 第16-17页 |
| ·铀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 | 第17-18页 |
| ·偕胺肟基类吸附剂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 ·在基材上接枝共聚丙烯腈后偕胺肟基化 | 第19-20页 |
| ·聚丙烯腈纤维直接偕胺肟基化 | 第20-21页 |
| ·含偕胺肟基团的复合吸附剂 | 第21-22页 |
|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 ·电化学聚合法 | 第23-24页 |
| ·滴涂、蘸涂和旋涂法 | 第24页 |
| ·电沉积法 | 第24页 |
| ·海水提铀的脱附体系 | 第24-25页 |
| ·铀吸附量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二茂铁衍生物的应用 | 第26-27页 |
| ·二茂铁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 第26页 |
|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 | 第26-2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三元共聚偕胺肟基螯合电极的研制 | 第28-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 ·实验原料的处理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红外表征 | 第30-31页 |
| ·~1HNMR 表征 | 第31-32页 |
| ·KH-550 水解时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 ·KH-550 自组装膜与蘸涂时间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 ·PAA 自组装膜与蘸涂时间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 ·P(Fc-co-AN-co-AA)自组装膜与蘸涂时间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三元共聚偕胺肟基螯合电极对铀的吸脱附过程的研究 | 第40-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 ·实验原料的处理 | 第4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 ·铀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43-44页 |
| ·螯合电极吸附铀的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4-45页 |
| ·三元共聚偕胺肟基螯合电极在硝酸铀酰溶液中铀的吸附过程 | 第45-48页 |
| ·脱附百分率的确定 | 第48页 |
| ·三元共聚偕胺肟基螯合电极对海水中铀的静态吸附 | 第48-51页 |
| ·各阶段螯合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C-V 曲线) | 第51-5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