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课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三、主要内容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法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概述 | 第22-40页 |
第一节 法哲学的概念、性质与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发展历程 | 第23-31页 |
一、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来源 | 第23-24页 |
二、市民社会问题——马克思法哲学的出发点 | 第24-29页 |
三、从市民社会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 | 第29-31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的基本内容 | 第31-34页 |
一、法的本原 | 第31-32页 |
二、法的本质 | 第32-34页 |
三、法的历史发展规律——法的消亡 | 第34页 |
第四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中国化 | 第34-40页 |
一、马克思法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 第34-35页 |
二、马克思法哲学中国化的曲折探索 | 第35-37页 |
三、马克思法哲学中国化的的理论成果 | 第37-40页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与主要特征 | 第40-50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 | 第40-44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时期 | 第40-42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时期 | 第42-43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拓展和创新时期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特征 | 第44-50页 |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第44-45页 |
二、坚持并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 | 第45-47页 |
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法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50-62页 |
第一节 当下法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一、立法领域 | 第50-51页 |
二、执法领域 | 第51-52页 |
三、司法领域 | 第52页 |
四、守法领域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法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3-62页 |
一、直接原因——国家推进型法治模式的固有弊端 | 第53-57页 |
二、根本原因——法治的社会基础先天不足 | 第57-62页 |
第四章 坚持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对策分析 | 第62-76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思考 | 第62-68页 |
一、继续坚持马克思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 第62-64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第62-63页 |
(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第63-64页 |
二、发展生产力是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出路 | 第64-66页 |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建议 | 第68-76页 |
一、科学立法 | 第68-71页 |
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 第71-73页 |
三、全民守法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