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植物能源论文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与能量变化特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腐解过程中残体残留量的变化第13-14页
        1.2.2 秸秆腐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组成的变化第14-15页
        1.2.3 植物腐解过程能态变化特征第15-16页
        1.2.4 热分析热分析技术在腐解物、腐殖质研究中的应用第16-18页
        1.2.5 红外光谱分析在腐解过程腐解物和腐殖质研究中的应用第18页
        1.2.6 腐解物组成对能态特征影响第18-21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1-25页
    2.1 供试材料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3页
        2.2.1 鲜样秸秆第21-22页
        2.2.2 烘干秸秆第22-23页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3页
        2.3.1 腐解率第23页
        2.3.2 腐解物的热值第23页
        2.3.3 粗纤维第23页
        2.3.4 粗蛋白含量第23页
    2.4 数据分析方法第23-24页
    2.5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三章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腐解物热解的热值的动态变化特征第25-3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5-26页
        3.1.1 供试材料第25页
        3.1.2 测定方法第25-26页
    3.2 烘干玉米秸秆腐解过程腐解物热值动态变化特征第26-27页
    3.3 新鲜玉米秸秆腐解过程腐解物热值动态变化特征第27-28页
    3.4 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物质组成及腐解率的变化第30-39页
    4.1 粗纤维第30-33页
        4.1.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4.1.2 结论与分析第31-33页
    4.2 粗蛋白第33-35页
        4.2.1 烘干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特征第33-34页
        4.2.2 新鲜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特征第34-35页
        4.2.3 小结第35页
    4.3 粗纤维和粗蛋白与热值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4.4 腐解率第36-39页
        4.4.1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4.4.2 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4.4.3 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5.1 结论第39-40页
    5.2 本文不足第40页
    5.3 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虫啉与冲施肥混用防治番茄烟粉虱的育苗期灌根施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表面糙度特征及其对产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