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波段固定接入系统接收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接收机方案与仿真 | 第13-25页 |
2.1 毫米波传播特性 | 第13-15页 |
2.1.1 自由空间衰减 | 第13页 |
2.1.2 大气衰减 | 第13-14页 |
2.1.3 雨衰 | 第14-15页 |
2.1.4 综合传输距离 | 第15页 |
2.2 传输容量 | 第15-16页 |
2.3 接收机灵敏度 | 第16-17页 |
2.4 接收机系统指标 | 第17页 |
2.5 接收机整体结构 | 第17-18页 |
2.6 链路余量 | 第18-20页 |
2.7 接收机链路仿真 | 第20-22页 |
2.7.1 噪声系数仿真 | 第20-21页 |
2.7.2 线性度仿真 | 第21-22页 |
2.8 接收机解调性能预算仿真 | 第22-23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接收中频电路 | 第25-39页 |
3.1 中频电路原理框图 | 第25-26页 |
3.2 中频信道滤波器 | 第26-30页 |
3.2.1 信道滤波器具体设计及测试 | 第26-30页 |
3.3 中频本振频率源设计 | 第30-32页 |
3.4 中频放大器和可变衰减器 | 第32-33页 |
3.5 正交解调器和驱动放大器 | 第33-34页 |
3.6 AGC负反馈环路 | 第34-35页 |
3.7 中频电路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3.7.1 增益测试 | 第35页 |
3.7.2 三阶互调测试 | 第35-36页 |
3.7.3 解调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毫米波接收射频前端 | 第39-47页 |
4.1 射频前端接收芯片 | 第39-41页 |
4.2 毫米波射频接口设计 | 第41-42页 |
4.3 本振二倍频器 | 第42-44页 |
4.4 180°和90°混合网络 | 第44-45页 |
4.5 毫米波接收前端电源板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毫米波接收射频前端测试 | 第47-59页 |
5.1 增益及杂散测试 | 第47-48页 |
5.2 噪声系数测试 | 第48-49页 |
5.3 输入输出回波及增益平坦度测试 | 第49-50页 |
5.4 本振泄漏测试 | 第50-51页 |
5.5 三阶互调测试 | 第51-52页 |
5.6 毫米波接收前端EVM测试 | 第52-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