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政绩工程”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一、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1.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 选题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 选题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理论工具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3. 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政绩工程”及其特点和类型 | 第15-21页 |
(一) 政绩与政绩工程 | 第15页 |
(二) “政绩工程’的特点 | 第15-18页 |
1. 长官意志不切实际 | 第15-16页 |
2. 盲目攀比好大喜功 | 第16-17页 |
3. 管理混乱贪腐严重 | 第17-18页 |
(三) “政绩工程”的类型 | 第18-21页 |
1. 好心办坏事型 | 第18页 |
2. 本末倒置型 | 第18-19页 |
3. 应付检查型 | 第19页 |
4. 奢侈享受型 | 第19-21页 |
三、“政绩工程”的危害性 | 第21-24页 |
(一) 导致以 GDP 为指挥棒的短期行为 | 第21页 |
(二) 政府公信力下降 | 第21-22页 |
(三) 助长贪污腐败 | 第22-23页 |
(四) 败坏社会风气 | 第23-24页 |
四、“政绩工程”的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一) 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 第24页 |
(二) 决策机制不完善 | 第24-25页 |
(三) 监管缺失 | 第25-26页 |
(四) 问责缺位 | 第26-27页 |
(五) 基层干部任期短且频繁调动 | 第27-28页 |
(六)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28页 |
(七) 政府职能错位 | 第28-29页 |
(八) 权力寻租 | 第29-30页 |
五、“政绩工程”治理路径选择 | 第30-35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30-31页 |
(二)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制 | 第31页 |
(三) 加强监督、问责机制 | 第31-32页 |
(四) 转变政府职能 | 第32-34页 |
(五) 建设阳光政府 | 第34-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