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1.2.1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页 |
1.2.2 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 | 第13页 |
1.2.3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运用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2 多体素模式分析在FMRI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MVPA方法 | 第15-20页 |
2.2.1 数据预处理 | 第15-16页 |
2.2.2 特征提取与样本创建 | 第16-17页 |
2.2.3 分类器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4 分类器的测试 | 第18页 |
2.2.5 分析体素对分类贡献的大小 | 第18-19页 |
2.2.6 MVPA方法小结 | 第19-20页 |
2.3 MVPA应用特点 | 第20-23页 |
2.3.1 广义线性模型的局限性 | 第20页 |
2.3.2 MVPA的起源 | 第20-22页 |
2.3.3 MVPA成为FMRI数据分析主流方法的原因 | 第22-23页 |
2.4 总结与展望 | 第23-24页 |
3 TOP-DOWN期望下面孔加工对于初级视觉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 | 第24-51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25-28页 |
3.2.1 TOP-DOWN期望下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3.2.2 现有相关研究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28-30页 |
3.3.1 被试 | 第28-29页 |
3.3.2 实验刺激和实验范式 | 第29-30页 |
3.4 算法描述 | 第30-40页 |
3.4.1 定位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30-31页 |
3.4.2 定位实验数据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 第31-32页 |
3.4.3 定位实验数据的组分析 | 第32页 |
3.4.4 初级视觉区感兴趣区域的选取 | 第32-33页 |
3.4.5 功能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 第33页 |
3.4.6 生成样本标记矩阵 | 第33-34页 |
3.4.7 分类器的选择与训练 | 第34-38页 |
3.4.8 分析体素对分类贡献的大小 | 第38-40页 |
3.5 实验结果和解释 | 第40-48页 |
3.5.1 单样本t检验结果 | 第40页 |
3.5.2 配对t检验结果 | 第40-47页 |
3.5.3 单样本t检验实验结果的解释 | 第47页 |
3.5.4 配对t检验实验结果的解释 | 第47-48页 |
3.6 相关讨论 | 第48-51页 |
4 结果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