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 环境犯罪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一) 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自身具有特殊性 | 第10-11页 |
1. 危害行为在价值判断上的双重性 | 第10页 |
2. 危害结果产生的多因性和复杂性 | 第10页 |
3. 危害结果出现的延时性 | 第10-11页 |
4. 因果关系认定知识的专业性 | 第11页 |
(二)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具有局限性 | 第11-13页 |
1.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学说梳理 | 第11-12页 |
2.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学说评析 | 第12-13页 |
3.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适用存在不足之处 | 第13页 |
(三) 环境犯罪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具有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推定的内涵及主要理论 | 第14-18页 |
(一) 因果关系推定的内涵 | 第14-15页 |
1. 因果关系推定的来源 | 第14页 |
2. 因果关系推定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二)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 | 第15-16页 |
1.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的内容 | 第15页 |
2.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的优势 | 第15-16页 |
3.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的不足 | 第16页 |
(三) 间接反证理论 | 第16-18页 |
1. 间接反证理论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间接反证理论的限制 | 第17页 |
3. 对间接反证理论的评析 | 第17-18页 |
三、 环境犯罪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限制 | 第18-21页 |
(一) 因果关系推定适用的原则 | 第18-19页 |
1. 必要性原则 | 第18页 |
2. 公平性原则 | 第18-19页 |
3. 合理性原则 | 第19页 |
(二) 因果关系推定适用的条件 | 第19-21页 |
1. 前提条件 | 第19-20页 |
2. 范围条件 | 第20-21页 |
(三) 因果关系推定适用的具体规则 | 第21页 |
1. 以查明案件事实为基础 | 第21页 |
2. 以科学证明方法为保障 | 第21页 |
3. 允许被告人提出反证 | 第21页 |
四、 环境犯罪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具体实践 | 第21-25页 |
(一) 我国环境犯罪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司法实践 | 第21-24页 |
1.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砷污染事故案 | 第21-22页 |
2. 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 | 第22-24页 |
(二) 因果关系推定在实践中的标准 | 第24-25页 |
1. 危害环境的行为与危害结果达到客观真实的标准 | 第24页 |
2.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达到高度盖然性的标准 | 第24页 |
3. 因果关系的成立以行为人提不出合理的抗辩理由为条件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