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8-10页 |
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8-9页 |
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0页 |
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0页 |
2.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0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1-14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新农保”与“老农保”概念及区别 | 第11-12页 |
2. 其他相关概念 | 第12页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 德国新历史学派 | 第12页 |
2. 福利经济学 | 第12页 |
3. 凯恩斯主义理论 | 第12-13页 |
4. 福利国家论 | 第13页 |
5.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13-14页 |
二、 东港区现行参保政策及主要业务办理程序 | 第14-19页 |
(一) “新农保”的基本原则 | 第14页 |
(二) 东港区现行参保政策 | 第14页 |
(三) 主要业务办理程序 | 第14-19页 |
1. 参保登记业务 | 第14-16页 |
2. 缴纳保险费业务 | 第16页 |
3. 待遇支付业务 | 第16-17页 |
4. 注销登记业务 | 第17-19页 |
三、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27页 |
(一) 东港区总体情况 | 第19页 |
(二)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概述 | 第19页 |
(三)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现状 | 第19-23页 |
1. 东港区新农保当前执行的政策 | 第19-20页 |
2.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的过程 | 第20-23页 |
3.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的效果 | 第23页 |
(四)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 新农保制度方面的问题 | 第23页 |
2. 农民参保标准低 | 第23-24页 |
3. 基层平台建设不平衡 | 第24页 |
4. 社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第24页 |
(五) 东港区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1. 新农保制度设计缺陷 | 第24页 |
2. 农民参保标准低的因素 | 第24-26页 |
3. 基层平台经办力量不一致 | 第26页 |
4. 社区服务人员难以满足信息化办公要求 | 第26-27页 |
四、 解决东港区新农保现存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 第27-33页 |
(一) 加强宣传,积极引导 | 第27-28页 |
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 第27页 |
2.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参保意识 | 第27-28页 |
(二) 增加政府投入,解决制度限制 | 第28-30页 |
1. 加大财政投入,进行财政补贴 | 第28-29页 |
2. 设立养老金保障基金 | 第29页 |
3. 优化政策,提高保障水平 | 第29-30页 |
4. 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30页 |
(三) 配强经办队伍,狠抓平台建设 | 第30页 |
1. 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 第30页 |
2. 切实解决基层平台经办力量薄弱问题 | 第30页 |
3. 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 第30页 |
(四)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缴费标准 | 第30-33页 |
1.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30-31页 |
2. 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 第31-32页 |
3. 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 第32页 |
4.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