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与监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1-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5-22页
        一、安全管理研究综述第15-18页
        二、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综述第18-21页
        三、文献评述第21-2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22-23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23页
        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第23页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第23-26页
        一、研究内容第23-25页
        二、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第26-39页
    第一节 公路工程概念的界定及特点第26-28页
        一、公路工程概念界定第26页
        二、公路工程施工特点第26-28页
    第二节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第28-30页
        一、构建原则第28-30页
        二、构建目标第30页
    第三节 基于“鱼骨图”分析法的危险源识别第30-33页
        一、“鱼骨图”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第30-31页
        二、危险源识别第31-33页
    第四节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指标的构建第33-39页
        一、指标构建第33-34页
        二、模块分析第34-39页
第三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第39-48页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第39-42页
        一、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特征第39-40页
        二、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第40-41页
        三、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第41-42页
    第二节 网络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第42-48页
        一、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43-44页
        二、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第44-48页
第四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的实证分析第48-71页
    第一节 案例概述第48-49页
        一、工程简介第48页
        二、地形地貌第48-49页
        三、地质构造第49页
    第二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56页
        一、构建模型第49-51页
        二、模型求解第51-56页
        三、结果分析第56页
    第三节 SD仿真模型的构建第56-67页
        一、绘制因果关系图第56-58页
        二、建立系统模型第58-61页
        三、构建系统动力学方程第61-65页
        四、结果分析第65-67页
    第四节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第67-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第一节 研究工作与结论第71-72页
        一、研究工作第71页
        二、研究结论第71-72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A 安全管理体系指标关联情况调查问卷第78-80页
附录B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
下一篇: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