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中外容隐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我国传统容隐制度的演进 | 第10-13页 |
一、春秋战国时期容隐思想之萌芽 | 第10-11页 |
二、封建时期容隐制度的初步确立至最终成熟 | 第11页 |
三、近代法制改革大潮冲击下的容隐制度 | 第11-12页 |
四、容隐制度的当代命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境外容隐制度的考察 | 第13-15页 |
一、西方古代文明中的容隐思想 | 第14页 |
二、近现代容隐制度的嬗变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容隐制度之比较 | 第15-16页 |
一、传统的“亲亲相隐”制度强调“尊卑远近有别” | 第15-16页 |
二、传统的“亲亲相隐”强调以义务为本位 | 第16页 |
第二章 容隐制度构建之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容隐制度构建之伦理道德基础 | 第16-19页 |
一、容隐制度体现了对人性的呵护和关爱 | 第16-18页 |
二、容隐制度有利于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容隐制度构建之法律基础 | 第19-27页 |
一、与刑法的基本价值相契合 | 第19-22页 |
二、符合刑法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22-24页 |
三、满足刑法的经济性要求 | 第24-25页 |
四、能与现有的刑事法律中的相关制度有效衔接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容隐制度构建之障碍 | 第27-30页 |
一、容隐制度与法的效率之冲突 | 第27-28页 |
二、容隐制度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之冲突 | 第28-29页 |
三、容隐制度与国家利益之冲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容隐制度在刑事法律中的构建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容隐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31-32页 |
一、近亲属一律平等原则 | 第31-32页 |
二、赋予近亲属容隐权原则 | 第32页 |
第二节 容隐制度在刑法中的构建 | 第32-37页 |
一、适用容隐制度的犯罪种类 | 第32-33页 |
二、容隐的行为方式 | 第33页 |
三、容隐的主体范围 | 第33-35页 |
四、容隐的主观目的 | 第35页 |
五、容隐的限制条件 | 第35-36页 |
六、容隐的刑事责任及处罚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容隐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构建 | 第37-38页 |
一、境外国家立法情况概述 | 第37页 |
二、我国应尽快确立拒绝作证权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容隐的具体条文设计 | 第38-40页 |
一、刑法中的条文设计 | 第38-39页 |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条文设计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