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太阳能利用形式与关中民居建筑的一体化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1.3.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小结第14-15页
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5-41页
    2.1. 关中自然地理条件第15-19页
        2.1.1. 地理位置第15-16页
        2.1.2. 气候特征第16页
        2.1.3. 太阳能资源分区第16-18页
        2.1.4. 关中太阳能资源第18-19页
    2.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现状调研第19-36页
        2.2.1. 户县甘亭镇东韩村第19-23页
        2.2.2. 高陵县东樊村第23-26页
        2.2.3. 咸阳大石头新村第26-30页
        2.2.4. 韩城市龙门镇东白矾村第30-34页
        2.2.5. 韩城昝村镇下甘谷村第34-36页
    2.3. 关中民居在利用太阳能资源方面的现状第36-39页
        2.3.1.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类型第36-37页
        2.3.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方式第37页
        2.3.3. 关中民居在利用太阳能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第41-55页
    3.1.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体系概况第41-45页
    3.2. 国外优秀太阳能建筑实例研究第45-50页
        3.2.1. 英国贝丁顿生态社区第45-46页
        3.2.2. 德国弗莱堡太阳能社区第46-47页
        3.2.3. 雷根斯堡住宅第47-49页
        3.2.4. 日本 OM Solar 太阳能住宅第49-50页
    3.3. 国内优秀太阳能建筑实例研究第50-53页
        3.3.1. 北京平谷区新农村太阳房第50页
        3.3.2. 德州皇明太阳能示范园第50-52页
        3.3.3. 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第52-53页
    3.4. 案例比较评析与启示第53-55页
4. 适宜关中民居的太阳能技术策略研究第55-75页
    4.1.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策略第56-64页
        4.1.1. 规划设计要求第57-58页
        4.1.2. 建筑设计要求第58-60页
        4.1.3.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第60-64页
    4.2. 主动式太阳能技术策略第64-73页
        4.2.1. 太阳能热水系统第64-69页
        4.2.2. 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第69-72页
        4.2.3. 太阳能光电系统第72-73页
    4.3. 自然通风技术策略第73-75页
5. 太阳能与关中民居空间形态一体化设计方法与构造第75-97页
    5.1.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民居一体化研究第75-85页
        5.1.1.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概念与一般原则第75-76页
        5.1.2. 太阳能集热器与关中民居的整合设计方式第76-84页
        5.1.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注意点第84-85页
        5.1.4.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第85页
    5.2. 关中民居太阳能一体化设计方案演示第85-97页
        5.2.1. 选址及朝向第86页
        5.2.2. 体型的变化第86-87页
        5.2.3. 平面设计策略第87-88页
        5.2.4. 立面设计第88-89页
        5.2.5. 屋面坡度第89-91页
        5.2.6. 太阳能技术在关中民居中的应用第91-94页
        5.2.7. 项目展示图第94-97页
6. 总结展望第97-99页
    6.1. 总结第97页
    6.2. 展望第97-99页
致谢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图表目录第104-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渭南城乡空间结构转型及优化模式研究
下一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及内容探讨--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