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环境中砷的萃取、分离及其与纳米材料的界面过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砷第10-13页
        1.1.1 砷的来源第10-11页
        1.1.2 砷及其化合物第11-12页
        1.1.3 地下水砷污染现状第12-13页
    1.2 环境样品中砷的萃取、检测及其发展第13-14页
    1.3 砷形态的现场分离与后期检测技术第14-17页
    1.4 纳米 TiO2与砷在地下含水层中的界面过程第17-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第18-21页
        1.5.1 目的第18-19页
        1.5.2 内容第19-20页
        1.5.3 意义第20-21页
2 样品砷萃取方法的研究第21-31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2.1 样品前处理第22页
        2.2.2 样品砷形态萃取方法第22-23页
            2.2.2.1 1% HNO_3微波辅助萃取法第22页
            2.2.2.2 甲醇-水超声萃取法第22页
            2.2.2.3 磷酸盐缓冲液(PBS)萃取法第22-23页
        2.2.3 样品消解方法第23页
            2.2.3.1 大米与海藻消解方法第23页
            2.2.3.2 苹果汁消解方法第23页
        2.2.4 样品萃取液的红外表征第23页
        2.2.5 砷形态、总量分析方法第23-24页
        2.2.6 分析结果比对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2.3.1 砷总量、形态分析方法检出限第24页
        2.3.2 样品总砷含量测定第24-25页
        2.3.3 3 种砷形态萃取方法的红外分析第25-26页
        2.3.4 砷形态分析结果及 3 种砷形态萃取方法比较第26-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水中 As(III)和 As(V)现场分离的应用第31-41页
    3.1 前言第31-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2.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2.2 T-sand 滤柱制备第33页
        3.2.3 T-sand 对各形态砷吸附效果及对 As(III)吸附量第33-34页
        3.2.4 T-sand 滤柱适用条件第34页
        3.2.5 样品测试和红外表征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3.3.1 T-sand 红外表征第34-35页
        3.3.2 T-sand 对各形态砷分离效率第35-36页
        3.3.3 T-sand 吸附等温线第36-37页
        3.3.4 T-sand 滤柱在实地分离中的应用第37-38页
        3.3.5 T-sand 对复杂基质中 As(III)的分离效果第38页
        3.3.6 pH 和温度的影响第38-40页
        3.3.7 T-sand 滤柱保存时间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纳米 TiO_2在地下含水层中的迁移及界面过程第41-55页
    4.1 前言第41-4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2-48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42-43页
        4.2.2 二氧化钛、针铁矿制备及表征第43-46页
            4.2.2.1 纳米 TiO_2制备及表征第43-45页
            4.2.2.2 针铁矿的制备及表征第45-46页
        4.2.3 纳米 TiO_2 及针铁矿吸附试验第46-47页
        4.2.4 沙滤柱实验第47-48页
            4.2.4.1 沙滤柱实验条件确定第47页
            4.2.4.2 沙滤柱实验过程第47-48页
        4.2.5 样品处理及测试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4.3.1 TiO_2及针铁矿吸附等温线第48-50页
        4.3.2 沙滤柱实验第50-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光老化下沥青路面抗裂性能分析
下一篇:初沉污泥中悬浮性有机碳源高效回收与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