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1、研究思路 | 第10页 |
2、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消费伦理界说 | 第11-20页 |
(一) 消费伦理的内涵与本质 | 第11-13页 |
1、消费伦理的内涵 | 第11-12页 |
2、消费伦理的本质 | 第12-13页 |
(二) 中外消费伦理的思想 | 第13-17页 |
1、中国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 | 第13-15页 |
2、西方消费伦理思想 | 第15-16页 |
3、中西方消费伦理的比较分析 | 第16-17页 |
(三) 消费伦理的现实价值 | 第17-20页 |
1、消费伦理的意义 | 第17-18页 |
2、满足需要的合理性及过度欲望消费的矛盾性 | 第18-19页 |
3、我国提倡消费和消费伦理的关系 | 第19页 |
4、当代社会消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 第20-28页 |
(一)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 第20-22页 |
1、消费种类的多样性 | 第20-21页 |
2、消费程度的不平衡性 | 第21页 |
3、消费心理的个性化 | 第21-22页 |
4、消费行为的无计划性 | 第22页 |
(二) 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2-25页 |
1、消费中的享乐消费 | 第22-23页 |
2、消费中的攀比消费 | 第23-24页 |
3、消费中的炫耀消费 | 第24页 |
4、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 第24-25页 |
(三) 消费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5-28页 |
1、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2、家庭因素 | 第26页 |
3、教育因素 | 第26-27页 |
4、个人因素 | 第27-28页 |
三、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 第28-32页 |
(一) 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28-29页 |
1、个人诚信善良品质受到影响 | 第28页 |
2、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28页 |
3、个人精神价值观受到冲击 | 第28-29页 |
(二) 导致社会风气不正 | 第29-30页 |
1、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 | 第29页 |
2、影响社会风气,阻碍社会主义建设 | 第29-30页 |
(三) 阻碍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 第30-31页 |
1、奢侈品消费影响产业结构 | 第30页 |
2、过度消费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第30-31页 |
(四)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 | 第31-32页 |
1、产生过量的废弃物、污染物无法排放 | 第31页 |
2、无休止的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 第31-32页 |
四、解决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意义和对策 | 第32-36页 |
(一) 解决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意义 | 第32-34页 |
1、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 第32页 |
2、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净化社会消费伦理文化 | 第32-33页 |
3、维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第33页 |
4、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生态文明 | 第33-34页 |
(二) 解决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对策 | 第34-36页 |
1、个人自身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 第34页 |
2、家庭加强对子女正确消费意识的培养 | 第34-35页 |
3、学校全面开展消费伦理教育 | 第35页 |
4、社会端正消费风气 | 第35-36页 |
五、结束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