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低阶烟煤浮选技术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3 低阶烟煤浮选技术概况 | 第11-12页 |
1.4 石油族组分分离技术 | 第12-13页 |
1.4.1 柱色谱法 | 第12页 |
1.4.2 气相色谱分析法 | 第12-13页 |
1.5 煤表面性质分析 | 第13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6.1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6.3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6.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7 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浮选常用捕收剂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2.1 捕收剂种类 | 第17-18页 |
2.2 非极性烃类油组成对捕收剂作用的影响 | 第18页 |
2.3 国内外对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4 煤用捕收剂添加剂的种类 | 第19页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低阶烟煤表面性质的分析 | 第20-30页 |
3.1 煤样的选取和制备 | 第20页 |
3.2 煤质分析 | 第20-22页 |
3.2.1 煤样的粒度组成分析 | 第20页 |
3.2.2 煤样密度组成分析 | 第20-21页 |
3.2.3 煤样元素分析 | 第21-22页 |
3.3 煤样仪器分析 | 第22-28页 |
3.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2页 |
3.3.2 X衍射分析 | 第22-24页 |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4-26页 |
3.3.4 Zeta电位分析 | 第26-27页 |
3.3.5 接触角分析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捕收剂组分分离及改性试验研究 | 第30-48页 |
4.1 常用捕收剂种类的选取 | 第30-31页 |
4.1.1 试验准备 | 第30页 |
4.1.2 捕收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4.2 捕收剂的组分分离研究 | 第31-37页 |
4.2.1 气相色谱参数 | 第31-33页 |
4.2.2 对常用捕收剂组分分离的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4.3 捕收剂组分的主要含氧官能团的表征与分析 | 第37-38页 |
4.4 捕收剂的优化改性试验探究 | 第38-46页 |
4.4.1 添加剂种类的选取 | 第39-41页 |
4.4.2 添加剂的用量探究试验 | 第41-44页 |
4.4.3 温度对配制药剂的影响探究试验 | 第44-46页 |
4.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低阶烟煤浮选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5.1 低阶烟煤浮选药剂制度的探究试验 | 第48-49页 |
5.2 低阶烟煤浮选最佳条件的探究试验 | 第49-54页 |
5.2.1 矿浆搅拌时间条件试验 | 第49-51页 |
5.2.2 搅拌强度条件试验 | 第51-52页 |
5.2.3 充气速率的条件试验 | 第52-54页 |
5.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