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 (一) 文献检索策略 | 第14-17页 |
| 1.检索范围 | 第14-17页 |
| (二)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 1.研究类型 | 第17页 |
| 2.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3.干预措施 | 第18页 |
| 4.结局指标 | 第18页 |
| (三) 疗效指标 | 第18-22页 |
| 1.Fugl-Meyer | 第18-19页 |
| 2.Brunnstrom | 第19页 |
| 3.Barthel | 第19-20页 |
| 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第20页 |
| 5.VAS | 第20-21页 |
| 6.MAS | 第21页 |
| 7.Berg平衡评分量表 | 第21页 |
| 8.中风症状评分 | 第21页 |
| 9.SEP诱发电位 | 第21-22页 |
| 10.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 第22页 |
| (四)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 | 第22页 |
| (五) 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价 | 第22-23页 |
| (六)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 (七) 证据质量等级评价 | 第23-24页 |
| 二、结果 | 第24-39页 |
| (一)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第24-26页 |
| (二)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 第26-29页 |
| (三) 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的Meta分析 | 第29-34页 |
| 1.有效率 | 第29-31页 |
| 2.FMA | 第31页 |
| 3.VAS评分 | 第31-32页 |
| 4.Barthel | 第32页 |
| 5.神经功能缺损 | 第32-33页 |
| 6.全血粘度 | 第33页 |
| 7.纤维蛋白原 | 第33页 |
| 8.血浆粘度 | 第33-34页 |
| (四) 发表偏倚分析 | 第34-35页 |
| (五) 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 第35-39页 |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39-46页 |
| (一) 脑卒中的中医认识 | 第39-41页 |
| (二) 巨刺法的相关机理探讨 | 第41-43页 |
| 1.巨刺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 第41-42页 |
| 2.巨刺法的现代医学机制 | 第42-43页 |
| (三)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43-44页 |
| (四) 本研究存在的缺陷 | 第44-45页 |
| (五) 小结 | 第45-46页 |
| 四、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文献综述 | 第52-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