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7-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2.1 沥青混合料压实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2.2 数字图像技术在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1.2.4 沥青混合料细观离散元建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1.2.5 环氧沥青混凝土热固特性及压实特性研究 | 第29页 |
1.2.6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 第30-3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3.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特征多尺度研究 | 第33-65页 |
2.1 环氧沥青混凝土宏观压实特征研究 | 第33-44页 |
2.1.1 环氧沥青热固特性研究 | 第34-37页 |
2.1.2 环氧沥青砂浆热固性 | 第37-40页 |
2.1.3 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热固特征 | 第40-44页 |
2.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细观压实特征研究 | 第44-64页 |
2.2.1 数字图像采集及预处理 | 第44-47页 |
2.2.2 数字图像分割方法比较 | 第47-48页 |
2.2.3 自适应图像分割方法 | 第48-56页 |
2.2.4 环氧沥青混凝土级配识别验证 | 第56-58页 |
2.2.5 环氧沥青混凝土旋转压实细观特征 | 第58-6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三章 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的细观摩擦学机理 | 第65-83页 |
3.1 热态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接触结构 | 第65-73页 |
3.1.1 集料颗粒接触特征 | 第66-70页 |
3.1.2 砂浆膜厚度特征 | 第70-73页 |
3.2 STRIBECK曲线理论 | 第73-75页 |
3.3 压实作用的细观摩擦学机理 | 第75-81页 |
3.3.1 粘度与砂浆膜厚度的关系 | 第75-76页 |
3.3.2 粘度与摩擦作用的关系 | 第76-79页 |
3.3.3 细观接触结构的状态变化机理 | 第79-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环氧沥青混凝土旋转压实仿真试验 | 第83-112页 |
4.1 离散单元方法 | 第83-86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84页 |
4.1.2 力-位移法则 | 第84-86页 |
4.1.3 循环迭代计算 | 第86页 |
4.2 热态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压实仿真模型 | 第86-104页 |
4.2.1 不规则混合料颗粒生成方法 | 第88-91页 |
4.2.2 松散热态混合料生成方法 | 第91-94页 |
4.2.3 生成旋转压实边界条件 | 第94-95页 |
4.2.4 离散元细观接触模型 | 第95-99页 |
4.2.5 细观接触模型参数反演 | 第99-103页 |
4.2.6 仿真压实试验结果 | 第103-104页 |
4.3 环氧沥青混凝土仿真压实特征分析 | 第104-110页 |
4.3.1 混合料颗粒移动特征 | 第105-108页 |
4.3.2 混合料孔隙分布特征 | 第108-109页 |
4.3.3 混合料颗粒受力特征 | 第109-11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压实特征 | 第112-132页 |
5.1 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施工特点 | 第112-114页 |
5.1.1 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施工工艺 | 第112-113页 |
5.1.2 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压实特殊工况 | 第113-114页 |
5.2 钢桥面铺装现场压实离散元仿真模型 | 第114-117页 |
5.3 整体固化度对现场压实特征的影响 | 第117-122页 |
5.4 不均匀固化对现场压实特征的影响 | 第122-125页 |
5.5 离析及受力不均对现场压实特征的影响 | 第125-13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2-13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6.3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