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1-13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源起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理论源起:对传统生态观的扬弃 | 第14-18页 |
一、对朴素唯物主义生态观和机械唯物主义生态观的批判和继承 | 第14-15页 |
二、对德国古典哲学生态观的批判与继承 | 第15-17页 |
三、对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批判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实践源起:对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反思 | 第18-22页 |
一、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实践分析 | 第18-19页 |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 第19-20页 |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形成逻辑与基本内涵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态观的形成逻辑 | 第22-25页 |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萌芽阶段 | 第22-23页 |
二、马克思生态观的形成阶段 | 第23-24页 |
三、马克思生态观的成熟阶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 | 第25-31页 |
一、人与生态之间实践的辩证的和谐统一 | 第26-27页 |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人与生态对抗关系的根源 | 第27-28页 |
三、共产主义向度:人与生态的真正和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多维解析 | 第31-3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态观的三重维度 | 第31-33页 |
一、马克思生态观是物质生态观 | 第31-32页 |
二、马克思生态观是人化生态观 | 第32页 |
三、马克思生态观是社会历史生态观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特征 | 第33-36页 |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实践性 | 第33-34页 |
二、马克思生态观的时代性 | 第34页 |
三、马克思生态观的人的主体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审视 | 第36-4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态观的价值指向 | 第36-39页 |
一、一种全新生态观的树立 | 第36-37页 |
二、全球生态危机解决的路径选择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9-43页 |
一、人与生态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 | 第39-40页 |
二、主体选择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第40-41页 |
三、制度优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