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氢能源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氢的制取 | 第15页 |
1.2.2 水解制氢材料 | 第15-16页 |
1.3 NH_3·BH_3制氢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1 NH_3·BH_3性质和分子结构 | 第16-17页 |
1.3.2 NH_3·BH_3热解制氢 | 第17-19页 |
1.3.3 NH_3·BH_3水解制氢 | 第19-21页 |
1.4 NH_3·BH_3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 | 第21-30页 |
1.4.1 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4.2 催化剂组成对NH_3·BH_3水解制氢性能的影响 | 第24-26页 |
1.4.3 调控催化剂的微观结构 | 第26-29页 |
1.4.4 催化剂的载体 | 第29-30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2.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35页 |
2.2.1 材料的制备 | 第33页 |
2.2.2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3-34页 |
2.2.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4页 |
2.2.4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34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4页 |
2.2.6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34页 |
2.2.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34-35页 |
2.2.8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35页 |
2.2.9 热重分析(TGA) | 第35页 |
2.3 催化NH_3·BH_3水解性能测试 | 第35-38页 |
2.3.1 反应速率的确定 | 第36页 |
2.3.2 反应动力学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2.3.3 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 第37页 |
2.3.4 催化剂循环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第3章 杨梅果状Co@rGO和Co–Mo@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38-60页 |
3.1 杨梅果状Co@rGO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38-48页 |
3.1.1 杨梅果状Co@rGO的制备 | 第38-39页 |
3.1.2 杨梅果状Co@rGO的结构表征 | 第39-41页 |
3.1.3 杨梅果状Co@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3.1.4 杨梅果状Co@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动力学性能 | 第42-46页 |
3.1.5 杨梅果状Co@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循环性能 | 第46-48页 |
3.2 杨梅果状Co–Mo@rGO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48-58页 |
3.2.1 杨梅果状Co–Mo@rGO的制备 | 第48-49页 |
3.2.2 杨梅果状Co–Mo@rGO的生长机理 | 第49页 |
3.2.3 杨梅果状Co–Mo@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49-52页 |
3.2.4 杨梅果状Co_(0.7)5Mo0.25@rGO的结构表征 | 第52-54页 |
3.2.5 杨梅果状Co_(0.7)5Mo0.25@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动力学性能 | 第54-56页 |
3.2.6 杨梅果状Co_(0.7)5Mo0.25@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循环性能 | 第56-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PAMAM修饰Ag–Co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60-75页 |
4.1 Ag–Co/PAMAM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61页 |
4.2 Ag–Co/PAMAM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 | 第61-63页 |
4.3 Ag–Co/PAMAM催化剂的表征 | 第63-69页 |
4.4 Ag_(0.3)Co_(0.7)/PAMAM催化NH_3·BH_3水解反应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4.5 Ag_(0.3)Co_(0.7)/PAMAM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动力学性能 | 第70-73页 |
4.6 Ag_(0.3)Co_(0.7)/PAMAM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循环性能 | 第73-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75-96页 |
5.1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剂的制备与水解放氢测试 | 第75-76页 |
5.2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剂的生长机理 | 第76-77页 |
5.3 复合载体的结构表征 | 第77-80页 |
5.4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80-85页 |
5.5 Ag_(0.3)Co_(0.7)@PAMAM/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 | 第85-89页 |
5.6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动力学性能 | 第89-93页 |
5.7 Ag_(0.3)Co_(0.7)@PAMAM/rGO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循环性能 | 第93-9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多孔石墨烯负载Pt–Co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 第96-113页 |
6.1 Pt–Co@PG催化剂的制备 | 第96-97页 |
6.2 Pt–Co@PG催化剂的生长机理 | 第97-98页 |
6.3 Pt–Co@PG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98-104页 |
6.4 Pt–Co@PG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性能的研究 | 第104-108页 |
6.5 Pt_(0.1)Co_(0.9)@PG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动力学性能 | 第108-110页 |
6.6 Pt_(0.1)Co_(0.9)@PG催化NH_3·BH_3水解放氢循环性能 | 第110-11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