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5-20页 |
1.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 第15页 |
1.2 样本量 | 第15页 |
1.3 调查内容 | 第15-17页 |
1.4 质量控制 | 第17页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2 结果 | 第20-34页 |
2.1 一般特征 | 第20-22页 |
2.2 感知歧视量表效度评价 | 第22-25页 |
2.3 感知歧视量表信度评价 | 第25页 |
2.4 调查对象HIV感染公开状况 | 第25-26页 |
2.5 HIV感染公开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 第26-34页 |
2.5.1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模型确定 | 第26-27页 |
2.5.2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模型参数估计 | 第27-28页 |
2.5.3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命名 | 第28-29页 |
2.5.4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分类结果 | 第29页 |
2.5.5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单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2.5.6 HIV感染公开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38页 |
4 创新与不足 | 第38-39页 |
4.1 创新之处 | 第38页 |
4.2 不足之处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6 综述 | 第4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7 致谢 | 第56-57页 |
8 附件 | 第57-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