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1 天然橡胶的发展 | 第12页 |
1.2 天然橡胶的种类和性能 | 第12-14页 |
1.2.1 天然橡胶 | 第12-13页 |
1.2.2 杜仲胶 | 第13页 |
1.2.3 蒲公英橡胶 | 第13-14页 |
1.2.4 银胶菊 | 第14页 |
1.3 天然胶乳的组成 | 第14-17页 |
1.3.1 橡胶烃组分 | 第14-15页 |
1.3.2 非橡胶组分 | 第15-17页 |
1.4 天然橡胶的分类与等级 | 第17-18页 |
1.4.1 烟片胶 | 第17页 |
1.4.2 皱片胶 | 第17-18页 |
1.4.3 风干胶片 | 第18页 |
1.4.4 恒黏天然橡胶 | 第18页 |
1.5 天然橡胶的化学改性 | 第18-22页 |
1.5.1 环氧化天然橡胶 | 第18-19页 |
1.5.2 天然橡胶的氯化 | 第19-20页 |
1.5.3 天然橡胶的环化 | 第20-21页 |
1.5.4 天然橡胶的马来酸酐化 | 第21-22页 |
1.6 天然橡胶的贮存硬化老化机理 | 第22-28页 |
1.6.1 醛基机理 | 第22-23页 |
1.6.2 环氧基团机理 | 第23-24页 |
1.6.3 氨基酸 | 第24-26页 |
1.6.4 金属离子 | 第26-27页 |
1.6.5 酶的作用 | 第27-28页 |
1.7 天然橡胶贮存硬化老化的危害 | 第28页 |
1.8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28-31页 |
1.8.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1.8.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机械密炼法制备恒黏天然橡胶 | 第31-40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1-32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2.2.3 恒黏天然橡胶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4 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3 天然橡胶恒黏改性机理 | 第33-34页 |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4.1 杯凝胶自然贮存条件下的门尼黏度 | 第34-35页 |
2.4.2 恒黏剂改性生胶贮存过程中的门尼黏度变化 | 第35-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盐酸羟胺恒黏改性天然橡胶的基本性能 | 第40-53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盐酸羟胺恒黏机理 | 第40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3.3.1 实验原料 | 第40-41页 |
3.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1页 |
3.3.3 实验配方 | 第41页 |
3.3.4 性能测试方法 | 第41-42页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3.4.1 盐酸羟胺用量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凝胶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盐酸羟胺用量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加速贮存过程中盐酸羟胺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4 盐酸羟胺对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5 盐酸羟胺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6 生胶红外分析 | 第48-49页 |
3.4.7 生胶热重分析 | 第49-50页 |
3.4.8 盐酸羟胺用量对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9 盐酸羟胺用量对混炼胶门尼黏度的影响 | 第51页 |
3.4.10 盐酸羟胺用量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11 盐酸羟胺用量对硫化胶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烷基肼化物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烷基肼化物恒黏机理 | 第53-54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4.3.1 实验原料 | 第54页 |
4.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4页 |
4.3.3 实验配方 | 第54页 |
4.3.4 生胶性能测试方法 | 第54页 |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4.4.1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凝胶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加速贮存过程中烷基肼化物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4 烷基肼化物对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5 烷基肼化物对天然橡胶杯凝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6 生胶红外分析 | 第60-61页 |
4.4.7 生胶热重分析 | 第61-62页 |
4.4.8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9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混炼胶门尼黏度的影响 | 第63页 |
4.4.10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11 烷基肼化物用量对硫化胶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浸泡法制备恒黏橡胶 | 第65-76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65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5.2.3 实验步骤 | 第66页 |
5.2.4 性能测试 | 第66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5页 |
5.3.1 生胶门尼 | 第66-67页 |
5.3.2 凝胶含量 | 第67-68页 |
5.3.3 塑性初值和塑性保持率 | 第68页 |
5.3.4 生胶的热重分析 | 第68-70页 |
5.3.5 生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0页 |
5.3.6 加工流变性能RPA | 第70-73页 |
5.3.7 混炼胶门尼黏度 | 第73-74页 |
5.3.8 混炼胶硫化特性 | 第74页 |
5.3.9 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 | 第74-75页 |
5.3.10 硫化胶老化性能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恒黏天然橡胶的中试及在三角带中的的应用 | 第76-86页 |
6.1 引言 | 第76页 |
6.2 恒黏胶的中试生产 | 第76-79页 |
6.2.1 中试恒黏胶检测 | 第77页 |
6.2.2 生胶门尼黏度 | 第77页 |
6.2.3 生胶的可塑度 | 第77-78页 |
6.2.4 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 | 第78-79页 |
6.3 恒黏天然橡胶在三角带配方中的应用 | 第79-85页 |
6.3.1 实验方案 | 第79-80页 |
6.3.2 实验仪器 | 第80页 |
6.3.3 性能检测 | 第80页 |
6.3.4 密炼机能耗数据 | 第80-81页 |
6.3.5 生胶门尼黏度 | 第81页 |
6.3.6 硫化特性曲线 | 第81-82页 |
6.3.7 物理机械性能 | 第82页 |
6.3.8 屈挠 | 第82-83页 |
6.3.9 混炼胶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 | 第83-84页 |
6.3.10 恒黏胶对炭黑分散性的影响 | 第84-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