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卵黄蛋白原的结构与功能 | 第12-15页 |
1.1.1 卵黄蛋白原的主要特性 | 第12-13页 |
1.1.2 卵黄蛋白原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卵黄蛋白原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2.1 卵黄蛋白原受体的主要特性 | 第15页 |
1.2.2 卵黄蛋白原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的表达模式研究 | 第18-46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8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29-43页 |
2.3.1 Es-vtg1全长的克隆 | 第29-31页 |
2.3.2 Es-vtg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5页 |
2.3.3 中华绒螯蟹各组织Es-vtg1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 第35页 |
2.3.4 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期各个月份Es-vtg1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2.3.5 重组蛋白表达 | 第36-38页 |
2.3.6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8-39页 |
2.3.7 Es-vtg1蛋白表达分析 | 第39-40页 |
2.3.8 血淋巴免疫荧光定位 | 第40-42页 |
2.3.9 卵巢组织免疫荧光定位 | 第42-43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3-46页 |
2.4.1 Es-vtg1的cDNA全长序列 | 第43页 |
2.4.2 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43页 |
2.4.3 中华绒螯蟹各组织Es-vt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 第43-44页 |
2.4.4 中华绒螯蟹发育期卵巢各月份Es-vt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 第44页 |
2.4.5 Es-vtg1的裂解位点 | 第44页 |
2.4.6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Es-vtg1定位 | 第44-45页 |
2.4.7 中华绒螯蟹发育不同时期卵巢Es-vtg1定位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受体的表达模式研究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6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49-58页 |
3.3.1 Es-vgr部分基因的克隆 | 第49-51页 |
3.3.2 Es-vg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页 |
3.3.3 中华绒螯蟹各组织Es-vgr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 第51-52页 |
3.3.4 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期各个月份Es-vgr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 第52-53页 |
3.3.5 重组蛋白表达 | 第53-55页 |
3.3.6 Es-vtg1蛋白表达分析 | 第55-57页 |
3.3.7 Es-vtg1基因沉默后Es-vgr的表达量探究 | 第57-5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58-59页 |
2.4.1 Es-vtg1的cDNA全长序列 | 第58页 |
2.4.2 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58页 |
2.4.3 中华绒螯蟹各组织Es-vg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 第58页 |
2.4.4 中华绒螯蟹发育期卵巢各月份Es-vg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 第58页 |
2.4.5 Es-vtg1基因沉默后Es-vgr的表达量探究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中华绒螯蟹卵黄蛋白原的抗菌功能研究 | 第59-7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59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62-68页 |
4.3.1 菌刺激 | 第62-63页 |
4.3.2 菌结合 | 第63-64页 |
4.3.3 菌抑制环 | 第64-65页 |
4.3.4 菌生长曲线 | 第65-66页 |
4.3.5 干扰实验 | 第66-6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8-70页 |
4.4.1 病原菌刺激 | 第68页 |
4.4.2 结合菌及抑菌活性 | 第68页 |
4.4.3 干扰实验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献 | 第78页 |
本实验所用设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