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商业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优化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前言第15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5-20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5-16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16-19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1.3 二氧化钛(TiO_2)负极材料第20-26页
        1.3.1 二氧化钛的结构和性质第20-21页
        1.3.2 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第21-22页
        1.3.3 商业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第22-24页
        1.3.4 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第24-26页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6-2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9-33页
    2.1 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1 主要实验设备第29页
        2.1.2 主要化学试剂第29-30页
    2.2 材料的表征第30-31页
        2.2.1 X射线衍射仪第30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31页
        2.2.3 拉曼光谱仪第31页
        2.2.4 热重分析仪第31页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第31页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第31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1-33页
        2.3.1 电极制备第31-32页
        2.3.2 电池组装第32页
        2.3.3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3页
第3章 碳包覆过程中SO_4~(2-)分解对商业二氧化钛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3-45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5页
        3.2.1 实验设计第34页
        3.2.2 实验步骤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3.1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5-36页
        3.3.2 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6-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软碳包覆商业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45-59页
    4.1 前言第45-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实验设计第46-47页
        4.2.2 实验步骤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4.3.1 碳包覆TiO_2的组织结构与形貌分析第47-51页
        4.3.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1-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碳包覆过程中引入Ti_9O_(17)对商业二氧化钛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9-69页
    5.1 前言第59页
    5.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5.2.1 实验设计第59-60页
        5.2.2 实验步骤第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5.3.1 结构和组成第60-62页
        5.3.2 微观结构第62-63页
        5.3.3 电化学性能第63-65页
        5.3.4 循环伏安曲线(CV曲线)第65-66页
        5.3.5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致谢第83-85页
附录第85-87页
附件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内熔丝式电容器击穿故障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