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2页 |
1.3.4 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基本理论 | 第23-39页 |
2.1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内涵分析 | 第23-25页 |
2.1.1 执政的内涵界定 | 第23-24页 |
2.1.2 “依宪执政”的内涵界定 | 第24-25页 |
2.2 “依宪执政”的构成要件 | 第25-28页 |
2.2.1 “依宪执政”的主体 | 第25-26页 |
2.2.2 “依宪执政”的客体 | 第26页 |
2.2.3 “依宪执政”的内容 | 第26-27页 |
2.2.4 “依宪执政”的功能 | 第27-28页 |
2.2.5 “依宪执政”的标准 | 第28页 |
2.3 “依宪执政”的特征 | 第28-31页 |
2.3.1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 第29页 |
2.3.2 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第29-30页 |
2.3.3 权威性与有序性相统一 | 第30-31页 |
2.4 依宪执政”理念的思想来源 | 第31-39页 |
2.4.1 毛泽东宪法思想 | 第31-33页 |
2.4.2 邓小平宪法思想 | 第33-35页 |
2.4.3 江泽民宪法思想 | 第35-36页 |
2.4.4 胡锦涛宪法思想 | 第36-37页 |
2.4.5 习近平“依宪执政”思想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必然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39-52页 |
3.1 “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 | 第39-42页 |
3.1.1 建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政策执政阶段的特点和启示 | 第39-40页 |
3.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依法制执政阶段的特点和启示 | 第40-41页 |
3.1.3 中共十五大——至今:依法执政阶段的特点和启示 | 第41-42页 |
3.2 “依宪执政”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42-43页 |
3.2.1 新时代发展呼唤新的执政方式 | 第42页 |
3.2.2 新问题解决需要新的执政方式 | 第42-43页 |
3.3 “依宪执政”是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43-46页 |
3.3.1 “依宪执政”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要求 | 第43-44页 |
3.3.2 “依宪执政”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要求 | 第44-45页 |
3.3.3 “依宪执政”是提升党执政能力的要求 | 第45-46页 |
3.4 “依宪执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46-48页 |
3.4.1 “依宪执政”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 第46-47页 |
3.4.2 “依宪执政”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 | 第47页 |
3.4.3 “依宪执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 第47-48页 |
3.5 “依宪执政”是回应世界政党格局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48-52页 |
3.5.1 “依宪执政”是总结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的要求 | 第48-50页 |
3.5.2 “依宪执政”是保证在国际局势中执政安全的要求 | 第50页 |
3.5.3 “依宪执政”是为全球政党贡献中国智慧的要求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基本要求 | 第52-62页 |
4.1 执政主体:依据宪法精神治国理政 | 第52-56页 |
4.1.1 要求党的执政理念符合宪法精神 | 第52-53页 |
4.1.2 要求党的执政行为贯彻宪法原则 | 第53-54页 |
4.1.3 要求党的权力运行遵守宪法逻辑 | 第54-55页 |
4.1.4 要求党的执政目标凸显宪法精髓 | 第55-56页 |
4.2 执政依据:彰显宪法权威 | 第56-58页 |
4.2.1 要求宪法与时俱进 | 第56-57页 |
4.2.2 要求推动宪法实施 | 第57-58页 |
4.2.3 要求开展宪法宣传 | 第58页 |
4.3 执政体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 | 第58-62页 |
4.3.1 要求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 第59页 |
4.3.2 要求健全宪法实施机制 | 第59-60页 |
4.3.3 要求健全宪法监督机制 | 第60页 |
4.3.4 要求健全违宪审查机制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现状 | 第62-72页 |
5.1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成效分析 | 第62-64页 |
5.1.1 “依宪执政”理念认知逐步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 | 第62-63页 |
5.1.2 “依宪执政”实践成效大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 第63页 |
5.1.3 “依宪执政”制度保障逐步完善 | 第63-64页 |
5.2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问题分析 | 第64-72页 |
5.2.1 执政主体:宪法意识有待提高 | 第64-67页 |
5.2.1.1 “依宪执政”理念认知处于初级阶段 | 第64页 |
5.2.1.2 “依宪执政”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度低 | 第64-65页 |
5.2.1.3 “依宪执政”人权保障依旧任重道远 | 第65-66页 |
5.2.1.4 “依宪执政”实践缺乏切实有力抓手 | 第66-67页 |
5.2.2 执政依据:宪法权威有待树立 | 第67-69页 |
5.2.2.1 宪法法律尚未接轨时代要求 | 第67页 |
5.2.2.2 宪法实施尚未凸显至高权威 | 第67-68页 |
5.2.2.3 宪法宣传尚未达成有效共识 | 第68-69页 |
5.2.3 执政体制:保障宪法实施的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 第69-72页 |
5.2.3.1 宪法解释机制不完善 | 第69页 |
5.2.3.2 宪法实施机制不完善 | 第69-70页 |
5.2.3.3 宪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70-71页 |
5.2.3.4 违宪审查机制不完善 | 第71-72页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建议与对策 | 第72-80页 |
6.1 执政主体:培养领导干部宪法意识 | 第72-74页 |
6.1.1 树立宪法至上执政理念 | 第72页 |
6.1.2 落实“依宪执政”实践 | 第72-73页 |
6.1.3 牢记“依宪执政”使命 | 第73-74页 |
6.1.4 构建“依宪执政”话语体系 | 第74页 |
6.2 执政依据:树立宪法权威 | 第74-77页 |
6.2.1 增强宪法法律属性功能 | 第74-75页 |
6.2.2 推动宪法宣传常态化 | 第75-76页 |
6.2.3 凝聚宪法价值共识 | 第76页 |
6.2.4 培育宪法行为文化 | 第76-77页 |
6.3 执政保障:完善“依宪执政”制度机制 | 第77-80页 |
6.3.1 完善宪法解释机制 | 第77-78页 |
6.3.2 完善宪法实施机制 | 第78页 |
6.3.3 完善宪法监督机制 | 第78页 |
6.3.4 完善违宪审查机制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