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重难点 | 第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抗战时期党处理与陕甘宁边区农民关系的历史背景 | 第15-19页 |
(一)边区紧张的战时环境 | 第15-16页 |
(二)中国共产党赢得局部执政地位 | 第16-17页 |
(三)边区农民的基本状况 | 第17-19页 |
二、抗战时期党处理与陕甘宁边区农民关系的历史进程 | 第19-23页 |
(一)初步建立阶段(1937-1939) | 第19-20页 |
(二)紧张与改善阶段(1940-1942) | 第20-21页 |
(三)巩固与发展阶段(1943-1945) | 第21-23页 |
三、抗战时期党处理与陕甘宁边区农民关系的具体举措 | 第23-39页 |
(一)重点改善农民的物质条件 | 第23-29页 |
(二)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边区政权建设 | 第29-32页 |
(三)加强农民的思想文化教育 | 第32-33页 |
(四)推进边区农村党建工作 | 第33-39页 |
四、抗战时期党处理与陕甘宁边区农民关系的历史经验 | 第39-45页 |
(一)既要重视农民更要服务全局 | 第39-40页 |
(二)正确处理满足农民物质利益与提高农民思想觉悟的关系 | 第40-41页 |
(三)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 | 第41-42页 |
(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作用 | 第42-43页 |
(五)正确处理予与求的关系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