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硫桥联双金属配合物的构筑及其仿生化学模拟金属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4-48页
    1.1 固氮酶活性中心铁的碳硫配位环境及其模型配合物第14-31页
        1.1.1 固氮酶活性中心铁的碳硫配位环境第14-19页
        1.1.2 具有碳配体的铁配合物第19-30页
        1.1.3 硫桥联双铁固氮酶模型配合物第30-31页
    1.2 含有第二配位域的金属酶模型配合物第31-46页
        1.2.1 含有第二配位域的铁固氮酶模型配合物第35-38页
        1.2.2 具有Cp~(*~N)配体的模型配合物第38-42页
        1.2.3 具有P_2N_2配体的模型配合物第42-46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依据第46-48页
2 具有cAAC配体的双铁配合物的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第48-74页
    2.1 引言第48-49页
    2.2 卤素桥联前驱体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9-53页
        2.2.1 卤素桥联双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9-52页
        2.2.2 单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2-53页
    2.3 硫桥联双核及多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3-60页
        2.3.1 双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4-58页
        2.3.2 多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8-60页
    2.4 具有Me_2-cAAC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反应性能研究第60-68页
        2.4.1 配合物1与NaN_3的反应性能第61-64页
        2.4.2 配合物[(Me_2-cAAC)_2Fe(Cl)_2]与NaN_3的反应性能第64-66页
        2.4.3 硫桥联双铁配合物与NaN_3的反应性能第66-67页
        2.4.4 配合物[(Me_2-cAAC)_2Fe(Cl)_2]与NaOMe的反应性能第67-68页
    2.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2.6 实验部分第69-73页
    本章新合成的配合物第73-74页
3 具有C~(*~N)配体的铁配合物的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第74-103页
    3.1 引言第74页
    3.2 具有C~(*~N)配体的单核铁配合物体系的构筑第74-84页
        3.2.1 侧链N原子配位于铁中心的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75-78页
        3.2.2 双铁配合物与质子酸的反应性能第78-80页
        3.2.3 侧链N原子质子化的单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80-82页
        3.2.4 单核铁配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第82-84页
    3.3 具有C~(*~N)配体的硫桥联双铁配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能研究第84-95页
        3.3.1 硫桥联双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84-86页
        3.3.2 配合物18及19与质子酸的反应性能第86-90页
        3.3.3 配合物18的氧化反应第90-91页
        3.3.4 配合物18的还原反应第91-94页
        3.3.5 二铁三硫型配合物的合成第94-95页
    3.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3.5 实验部分第96-101页
    附图第101-103页
4 具有P_2N_2配体的同核及异核配合物的构筑及反应性能研究第103-132页
    4.1 引言第103-104页
    4.2 单核镍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04-106页
    4.3 Ni-Fe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06-110页
    4.4 Ni-Ru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10-113页
    4.5 Ni-Fe及Ni-Ru异核配合物的反应性能研究第113-116页
    4.6 具有P_2N_2配体的硫桥联双铁配合物的合成第116-117页
    4.7 具有单齿膦配体的硫桥联双铁配合物的合成第117-121页
    4.8 具有单齿膦配体的双核铁配合物与小分子的反应性能第121-124页
    4.9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4.10 实验部分第125-130页
    附图第130-13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5.1 结论第132-133页
    5.2 创新点第133页
    5.3 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0页
附录 新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第150-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作者简介第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硅稳定的金纳米粒子尺寸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芳香化合物的单重态/三重态的调控及在TTA上转换调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