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导航论文--卫星导航系统论文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测向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发展与前景第9-10页
    1.3 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接收机硬件平台介绍第12-20页
    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第12-15页
        2.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构第12-13页
        2.1.2 北斗二号信号特征第13-14页
        2.1.3 北斗二号导航电文构成第14-15页
    2.2 北斗卫星导航测向接收机硬件平台第15-20页
        2.2.1 芯片选型第16-17页
        2.2.2 PL端和PS端软件功能设计第17-18页
        2.2.3 硬件平台架构第18-20页
第三章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测向模型的构建与解算第20-41页
    3.1 北斗卫星导航测向接收机定位方式第20-27页
        3.1.1 北斗卫星导航测向接收机伪距定位第20-24页
        3.1.2 北斗卫星导航测向接收机载波相位定位第24-27页
    3.2 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测向模型的构建第27-31页
        3.2.1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测向中的应用第27-30页
        3.2.2 相对位置的解算第30-31页
    3.3 载波相位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求解第31-41页
        3.3.1 LAMBDA算法原理第31-33页
        3.3.2 双差整周模糊度求解第33-41页
第四章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测向模型的实现与检验第41-55页
    4.1 双差整周模糊度的验证第41-42页
        4.1.1 基线长度检验第41页
        4.1.2 整数约束检验第41-42页
        4.1.3 残余值检验第42页
    4.2 周跳的检测第42-45页
        4.2.1 多普勒频移法第43-44页
        4.2.2 载波相位双差预报法第44页
        4.2.3 载波相位三差再差法第44-45页
    4.3 坐标系在测向中的应用及相互转换第45-49页
        4.3.1 地心地固坐标系第45-46页
        4.3.2 当地水平坐标系第46-48页
        4.3.3 载体坐标系第48-49页
    4.4 姿态角的解算第49-51页
    4.5 测向算法的验证第51-53页
    4.6 影响测向精度的因素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61页
    5.1 课题研究成果第55-59页
        5.1.1 定位结果第55-57页
        5.1.2 测向结果第57-59页
    5.2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短光脉冲波形发生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唇语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