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论文

轮椅使用者的城市交通枢纽无障碍环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残疾人数量庞大第10-11页
        1.1.2 老龄化程度加重第11-13页
        1.1.3 无障碍环境建设备受重视第13-15页
    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1 理论意义第15页
        1.3.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对象第16页
    1.5 研究现状第16-21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3 文献研究总结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第21页
    1.7 研究框架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主体的界定第23-30页
    2.1 无障碍环境与城市交通枢纽的关系第23-27页
        2.1.1 交通枢纽的定义第23页
        2.1.2 交通枢纽与无障碍环境的联系第23-25页
        2.1.3 轨道交通对居民日常出行的意义第25-27页
    2.2 火车站交通枢纽案例选定第27-29页
        2.2.1 火车站交通枢纽无障碍环境的特征第27页
        2.2.2 火车站交通枢纽研究对象第27-29页
    2.3 地铁交通枢纽案例选定第29-30页
        2.3.1 地铁交通枢纽无障碍环境的特征第29页
        2.3.2 地铁交通枢纽的研究对象第29-30页
第三章 北京西站无障碍环境研究第30-45页
    3.1 车站外部环境第30-32页
        3.1.1 北广场第30-31页
        3.1.2 南广场第31-32页
    3.2 无障碍设施分布情况第32-36页
        3.2.1 可调节型出入口第33-34页
        3.2.2 残疾人坡道第34-35页
        3.2.3 无障碍直升电梯第35页
        3.2.4 无障碍标志系统第35-36页
    3.3 接驳系统第36-43页
        3.3.1 公交车第36-38页
        3.3.2 出租车第38-41页
        3.3.3 私家车第41页
        3.3.4 推行第41-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地铁交通枢纽无障碍环境研究第45-63页
    4.1 地铁1号线无障碍环境第45-57页
        4.1.1 基本情况第45-46页
        4.1.2 地铁1号线各换乘站无障碍环境第46-54页
        4.1.3 军事博物馆换乘站无障碍环境第54-57页
    4.2 地铁西直门交通枢纽无障碍环境第57-62页
        4.2.1 基本情况第58页
        4.2.2 无障碍设施分布第58-59页
        4.2.3 轮椅使用者换乘路线第59-62页
    4.3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城市交通枢纽中轮椅使用者的无障碍环境现存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第63-69页
    5.1 轮椅使用者的无障碍环境存在的问题第63-65页
        5.1.1 火车站交通枢纽第63-64页
        5.1.2 地铁换乘站交通枢纽第64-65页
    5.2 主要影响因素第65-67页
        5.2.1 设计层面第66页
        5.2.2 管理层面第66-67页
        5.2.3 技术层面第67页
        5.2.4 社会层面第67页
    5.3 优化无障碍环境的策略第67-69页
        5.3.1 优化无障碍设施第67-68页
        5.3.2 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第68页
        5.3.3 完善无障碍标志系统第68页
        5.3.4 增加并培训无障碍服务人员第68页
        5.3.5 运用科学技术传播无障碍知识第68页
        5.3.6 提升普通大众的无障碍意识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页
    6.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附录A第73-77页
附录B第77-7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孔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热工及隔声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热感觉预测的室内热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