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研究背景及其现状 | 第9-24页 |
1.1 拓扑指数的发展 | 第9页 |
1.2 经典拓扑指数简介 | 第9-11页 |
1.3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简介 | 第11-15页 |
1.3.1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三方面修正 | 第11页 |
1.3.2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方法 | 第11-13页 |
1.3.3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拓扑图 | 第13-14页 |
1.3.4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举例 | 第14-15页 |
1.4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点价计算系统简介 | 第15-20页 |
1.4.1 经典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李新华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6页 |
1.4.3 张玉林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1.4.4 舒元梯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7页 |
1.4.5 冯长君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1.4.6 其他的点价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1.5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系统的简介 | 第20页 |
1.6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应用 | 第20-22页 |
1.7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的软件化趋势 | 第22页 |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的编制 | 第24-46页 |
2.1 软件总体设计思路 | 第24-26页 |
2.1.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4页 |
2.1.2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的内核设计 | 第24页 |
2.1.3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的模块功能设计 | 第24-26页 |
2.1.4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 第26页 |
2.2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的分子构建 | 第26-32页 |
2.2.1 分子式图形化搭建原理 | 第28页 |
2.2.2 组合基团模块化的依据 | 第28-30页 |
2.2.3 分子式搭建的智能化提示 | 第30-32页 |
2.3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 第32-34页 |
2.3.1 构筑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 | 第32页 |
2.3.2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 | 第32-34页 |
2.4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软件介绍 | 第34-38页 |
2.4.1 主界面介绍 | 第34-37页 |
2.4.2 项目界面介绍 | 第37-38页 |
2.5 软件计算结果检验 | 第38-45页 |
2.5.1 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结果检验 | 第38-43页 |
2.5.2 特殊分子的构建和计算 | 第43-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溶解度参数及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46-67页 |
3.1 多元线性回归 | 第46-48页 |
3.1.1 最小二乘法及最优子集回归法 | 第46-47页 |
3.1.2 回归软件的介绍 | 第47-48页 |
3.2 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48-54页 |
3.2.1 芳香烃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48-51页 |
3.2.2 烷烃及烯烃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1-52页 |
3.2.3 脂肪醚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2-53页 |
3.2.4 脂肪酯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3-54页 |
3.3 溶剂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4-59页 |
3.3.1 烃类化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4-55页 |
3.3.2 含氧化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5-56页 |
3.3.3 含氮化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6-57页 |
3.3.4 卤素化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7-58页 |
3.3.5 硫磷化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8-59页 |
3.4 溶剂分子的内聚能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9-62页 |
3.4.1 烃类化合物的内聚能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59-60页 |
3.4.2 醚类化合物的内聚能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60-61页 |
3.4.3 酯类化合物的内聚能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联 | 第61-62页 |
3.5 回归总结与讨论 | 第62-66页 |
3.5.1 溶剂分子的摩尔体积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系 | 第62-65页 |
3.5.2 溶剂分子的溶解度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关系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