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5页 |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7-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非营利组织 | 第17-18页 |
·慈善和慈善基金会 | 第18-19页 |
·相关激励理论 | 第19-22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页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第19页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弗隆姆的期望理论 | 第20页 |
·洛克的目标理论 | 第20页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机制分析 | 第22-26页 |
·慈善基金会的组织性质与使命 | 第22-23页 |
·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机制 | 第23-24页 |
·慈善基金会的筹资机制 | 第24-25页 |
·慈善基金会的监督机制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我国慈善基金会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慈善基金会人员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慈善基金会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慈善基金会很难吸引优秀人才 | 第27-28页 |
·慈善基金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 第28-29页 |
·慈善基金会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 第29-30页 |
·慈善基金会人员激励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我国慈善基金会人员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31-41页 |
·价值取向概述 | 第31-32页 |
·慈善基金会人员的分类 | 第32-33页 |
·慈善基金会各类人员的的价值取向 | 第33-41页 |
·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34-37页 |
·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37-41页 |
第六章 我国慈善基金会人员的激励对策研究 | 第41-48页 |
·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激励对策研究 | 第41-44页 |
·明确慈善基金会的宗旨和使命,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度 | 第41-42页 |
·倡导组织文化,设立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认同的组织目标 | 第42页 |
·加大对组织工作人员的投资 | 第42-44页 |
·讲究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估 | 第44页 |
·慈善基金会志愿者的激励对策研究 | 第44-48页 |
·完善政府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第44-45页 |
·社会的支持与关注,能极大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 第45页 |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 第45-46页 |
·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稳定志愿者队伍 | 第46-47页 |
·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开发志愿者资源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附录1 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职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 | 第53-56页 |
附录2 慈善基金会志愿者职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附录3 《慈善基金会人员价值取向及激励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